大竹县“三举措”推进香椿核心示范区建设
香椿作为一种绿色、有机的木本蔬菜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大竹县作为红油香椿的发源地,因种植面积大、范围广,产量高、品质好,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香椿第一县”,其市场已扩展到北上广深等大中城市。为助推农业结构调整,加快贫困村脱贫奔康,近年来,大竹县围绕基础设施、品种改良和技术培训三项基本工作发力,加快推进以二郎、双拱、石河为核心的示范区建设,切实增强核心区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县香椿产业发展。
一、项目整合,夯基础。香椿核心区属于浅丘宽谷地形,基础设施较差。近年来,大竹县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思路先后整合了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小农水、高标准农田建设、扶贫开发等项目,加快核心示范区的道路、渠道、蓄水池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县本级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核心区的生产便民道路建设,方便核心区的农户采摘、管理香椿。如今,核心示范区内的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已实现村村通公路,60%的组通机耕便民道,建成生产便民路50余公里。
二、品种改良,增效益。要想香椿高效,必须加大香椿栽培技术研究,推广适宜本地的生产种植技术。大竹县先后与省农科院、省林科院合作,建立了院县合作机制,合力研究香椿丰产栽培技术和选育优良品种。大竹县已在在石河镇建立了香椿母本园,开展优良香椿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目前,大竹县已在全县推广了密植技术、矮化技术及香椿蔬菜套种技术。通过品种改良,亩香椿增产达30公斤左右,产值达500元左右。去年,核心示范区在新庵村、江水桥村、玉子铺村、新建村共推广优良巴山红根蘖苗1500亩,矮化2000亩。今年计划继续在核心区内矮化1000亩,品种改良1000亩,使核心区内优良巴山红香椿种植达80%以上。
三、技术培训,强本领。因为部分农户未撑握香椿丰产种植技术,导致农户亩平香椿产量参差不齐,收入差距较大。为提高农户的种植技术水平,县农林局派出技术员,对农户进行矮化、密植、配方施肥的技术培训。截止目前,农林局已对核心区内的6个村1000余户农户进行了培训,共举办培训班20余个,发放技术资料近5万份。通过培训,农户基本撑握了香椿种植的基本技术要领,香椿产量和品质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今年,我县的香椿喜获丰收,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得到空前高涨,贫困村的农户纷纷要求发展香椿种植。目前核心示范区已育香椿苗100万余株,可供贫困村4000余亩面积种植,极大地增强了核心示范区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