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探索“全域旅游”+“开发扶贫”新路子
近年来,宣汉县紧紧围绕“建成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定位,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开发扶贫”战略,坚持“全空间拓展、全要素聚集、全方位配套、全产业融合、全社会参与”的全域旅游发展观,探索出一条“以开发促产业助增收”的旅游开发扶贫新路子。成功创建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被评为“四川省旅游十强县”,列入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全空间拓展全域全景,构建一区多点全域格局。按照“大旅游、大景区、大产业、大集聚”的发展思路,着力构建以巴山大峡谷景区为龙头,洋烈水乡、庙安花果山、峨城竹海、马渡关石林、米岩花海、川东莲乡、圣水桃园等乡村旅游示范区为骨架,以旅游关联产业为网络的“一区多点”全域旅游格局,全力打造1个国家AAAAA级景区、5个以上AAAA级景区、15个以上AAA级景区,以全域旅游的发展带动县域经济的转型。同时,将全县80%以上的贫困村纳入全县旅游景点进行规划布局,做到旅游与扶贫有机融合、整体推进,真正让穷区变景区、景区变富区。
全要素集聚龙头景区,打造旅游精准扶贫引擎。坚持“打造一个景区、带动一批产业、活跃一带经济、实现一方脱贫”的原则,特别针对东北部山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问题,投资100亿元布局实施了巴山大峡谷旅游扶贫综合开发项目,力争通过3-5年,努力建成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和川渝鄂陕结合部的“龙头景区”,带动周边近9万群众脱贫奔康。2016年,巴山大峡谷景区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荣获“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入选“2016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
全方位配套基础设施,夯实旅游精准扶贫基础。坚持景城互融,突出城镇化、景观化、功能化、标准化同步配套,在县城和重点场镇规划建设一批地标性城镇景观,配套完善旅游标识系统、观景台、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绿道等,着力把重点场镇建成旅游场镇,把旅游场镇布置成旅游场景;加快建设达(州)宣(汉)快速通道、巴山大峡谷高速互通等县域交通枢纽,实现了全县100%的村通水泥(油)路,实现全域大交通便捷,小交通顺畅;注重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将道路、厕所、供水、医院、垃圾处理、民居建筑外观,与内部设施等配套设施建设和贫困村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积极构建城乡均质、景村共用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让农区变成景区、田区变成园区。
全产业融合美丽乡村,激发乡村旅游内生动力。坚持“一个幸福美丽新村就是一个旅游景点”的思路,加快旅游、幸福美丽新村规划“双规合一”,推动“产、村、文、旅”融合发展,既注重保护民俗特色,又尽量保持农村形态,成功打造了明月川东莲乡、下八米岩花海等农旅互动典型和茶河圣水山庄等幸福美丽新村96个,龙泉黄连村土家新寨、鸡唱坪村成功纳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试点村,洋烈新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实现看山看水忆乡愁,让穷区变景区、景区变富区。
全社会参与品牌创建,助推全域旅游深度发展。坚持“处处都是景区、人人都是形象”理念,充分挖掘和保护以巴文化为核心的农耕文化和地域文化,与哈文团队合作精心编排《梦回巴国》大型歌舞剧目,精心创作薅草锣鼓、马渡民歌、土家婚俗表演等民俗文化节目,积极承办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洋烈龙舟大赛等大型节庆活动,丰富农村地区文化生活,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和品质。2016年,成功创建巴山大峡谷和峨城竹海2个国家AAAA级景区,庙安花果山、马渡关石林等4个国家AAA级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