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商务经济发展硕果满枝(2)
假日经济促进消费。去年,假日经济在促进我市消费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去年元旦、春节、五一、国庆期间,全市分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6亿元、27.89亿元、3.68亿元、15.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6%、15.2%、16.5%、15.7%。
2016年,我市认真落实促进二手车便利交易各项措施,促进汽车消费升级,全市新增汽车保有量61200台;通过对单用途商业预付卡清理整顿,强化二手汽车、报废汽车、典当、拍卖等行业监管,重点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和清理非法集资,严格民爆流通安全管理和专项整治,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全年开展商务执法检查410余次,无违规违法案件,行业安全监管强力推进。
强化电商发展,发挥首位作用
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预计实现86.5亿元
2016年,全市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预计实现86.5亿元,增长41%,其中网络零售交易额为27.5亿元,增长52%。
加快平台建设。先后建成了达商网、0818团购网、巴山田园网等一批电子商务运营平台。中国秦巴在线等区域性行业平台正加紧布局秦巴,不断提升全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规模和应用水平。
普及深化应用。新世纪百货、沃尔玛、苏宁电器在实体商场的基础上均搭建了网上销售平台。达州公路物流港、好一新商贸城等积极搭建区域性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有效形成网络营销新模式。
注重示范引领。去年3月,我市被省发改委和商务厅确定为电子商务示范市。渠县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已建成营运,完成投资4500万元,建设了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和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成了县域电商服务中心和电商物流集配中心,电商孵化全面推进。宣汉、万源、达川对建设方案进行了全面优化,正在推进服务中心和服务体系布局建设。
全市建成县级电商综合服务中心5个,乡镇服务站190个,村级服务点360个,开展农村电商培训2万人次,孵化个人网商375个,培育涉农电商企业72家,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4亿元。积极推动万源、宣汉“农村淘宝”建设,通过线上销售,提高我市农特产品知名度和网销规模,实现网络销售额达1.3亿元。
强化主体培育,推动外经贸发展
新增“获权”企业26家,累计达到391家
2016年,我市实施 创新发展战略,依托“1+7”工业园区,狠抓出口基地建设和主体队伍培育,经开区、大竹县和宣汉县三大外向型产业园区已取得了一定规模,2016年新增“获权”企业26家,累计达到391家,新增海关备案企业21家,累计达到280家。全市 进出口预计完成2.45亿美元,完成省政府目标(2.4亿美元)的102%,其中:预计出口实现2.43亿美元。
2016年,全市实际到位外资预计完成5087万美元,完成目标的113%,新增外商投资企业2家,合同利用外资10764万美元。我市还先后组织58家企业参加广交会、渝洽会、西博会、新加坡国际食品暨酒店用品展、亚欧博览会等“万企出国门”活动和投资贸易促进活动56次,签订金额达78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