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生上北大比率190:1 网友调侃投胎是艺术(3)
“一是不得已而为之。省属、市属大学主要靠本省财政养活, 食人俸禄,自然要把最大的蛋糕留给本地生;即使是教育部直属高校,本省、市也常常会给予不菲的财政支持, 所谓吃人嘴短,也要照顾本地生;再退一步,像北大、清华这种资金非常雄厚的超一流高校,不看重本地财政支持,但‘县官不如现管’,学校的市政设施、交通便利、周边环境……哪一样不要本地支持? ”
“第二个原因是在一个地方招多招少,生源差异并不特别大。以北京大学为例,即使它把1/3 的招生指标留给北京,也就是在北京招几百名学生,往往第200名学生和第400 名学生的考分也就差了不到20 分, 还是‘掐尖’的。”
“第三个原因是学校体制方面的。大学的校长常常几年一换, 而由于生源的差异对学校口碑产生的影响, 却要经过多年积累才能显现。你如果是我,是愿意坚持全国平均招生、得罪当地,还是愿意顺应现实,你好、我好、大家好? ”
观点:
高考歧视,地方政府难抹平!
A 校长认为, 异地高考的初衷是便利外地考生高考,倡导高考公平性,但方法是错的, “就好像你欠了钱, 要我去还! ”
A 校长认为,首先,招生指标尤其是异地 大学的招生指标,都不是地方政府定的,而真正的好学校,永远是稀缺资源,一旦放开异地高考,外地考生一拥而入,本地生肯定不满意,真是“顺了公婆心,就得逆了姑嫂意”。其次,即使调剂一些招生指标到考生涌入的省市, 但是你怎么知道增加的指标就能补上缺口? 对于新增考生的考试成绩你怎么预测? 再次,你增加甲地的指标,就意味着减少乙地的指标, 那被减少指标的省份,怎么向本地的父老乡亲交代?
A 校长认为, 解决异地高考之难,其实可以“退一步”看问题。
“我国1977 年恢复高考后,很长时间都是全国一本大纲、一套教材、一份高考试卷。后来有人提出,边缘省份的教育资源落后, 如果全国学生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边缘省份的学生就吃亏了,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 最终形成眼下全国各省市各学各、各考各、高考成绩失去可比性的结果。其实我认为,统学统考的老办法应该保留, 根本没有必要人为地突显地区差距。”
“全国统考之后,边缘地区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