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tco会员排队退卡 曾经的火爆场面一去不复返?
原标题:costco会员排队退卡 曾经的火爆场面一去不复返?
Costco中国第一家实体店上海闵行店8月27日开业,因为客流远超负荷,当天下午就被迫关店,很多商品被抢购一空,销售会员卡13万多张,创造了中国零售业迄今最为“恐怖”的开门红。但是,近几日来,已有会员开始陆续退卡(数量暂不详)。围绕“Costco现象”网络热议不断,褒贬不一,看好者有之,不看好者甚至预言它挺不过3年大限。Costco能否在中国持续火下去?我们究竟应该向Costco学习什么?
Costco美国会员制
(三)高效率的生活服务
Costco高效率的服务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品类,从生活用品、生鲜、食品、穿着、家电、电子、汽车等,到餐饮、药店、健康检查、旅游服务等等,基本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道理很简单,作为类管家,怎么使主人方便、高效,就服务什么;二是精简SKU,每个品类Costco只提供2-3款认为对会员最合适的单品,这极大节约了会员挑选的时间,会员无需记忆什么商品哪个牌子最好,不用比价,不用犹豫,拿走就好,因为Costco已帮你做了最严格的选择。这可以说是Costco最大的竞争力之一,这样做的好处多多,不仅可以帮助顾客克服“选择焦虑症”,极大促进商品销售(坪效是Walmart的2倍),加速商品周转,而且显著提升了单品的进货批量,从而获得更低的采购价格。
其三, 的服务。Costco最“变态”的服务有2个,一是无限制退货退卡,客户买到不满意的商品,只要在保质期内,可以无任何条件退换货,因此有了“吃剩的半块牛排、喝掉的半瓶酒、用了几年的枕头都可以退”的传说,而且会员可以在任何时候申请退卡退会费,当然对恶意退货的会员Costco也会视情形取消其会员资格,不过这种情况非常少;二是随便吃的试吃服务,无限次数,吃到你直到满意为止。在Costco购物你无需担心,闭着眼买就是,会员对商品和厂家品牌的信任转换为对Costco的信任。在加拿大流传一个段子,说如果你的产品没有进入Costco,说明你的产品不入主流。正因为如此 的服务,会员对Costco建立了极高的信任感和忠诚度,全球续卡率接近90%,形成了共生共享的“粉丝经济”生态,这是Costco最坚固的壁垒。
(一)大包装与小家庭的冲突
为了降低成本、加快周转,Costco采取了大包装、量贩式销售,如按公斤计的薯片、面盆大的蛋糕、48个一盒的巧克力、四个一组的洗发水等等,一个字“大”。这种节奏适合欧美4-6口人家庭一二周购物一次的习惯,与中国目前普遍三口之家的家庭结构,吃菜爱新鲜、买东西零买、几乎天天上超市或菜市场的消费习惯有一定冲突,毕竟消费习惯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Costco是否应考虑合适的包装计量(当然也有合拼可能)及生鲜的品类,以更好适应中国城市家庭的消费习惯?毕竟麦德龙的量贩针对的主要是团体单位,而不是个体消费者。
(二)规模化与供应链的冲突
Costco目前在中国仅开出第一家店,虽然有电商,但规模不大,这就给其规模化采购带来难题,须知像生鲜、肉类、食品等商品全部从国外采购是不现实的,没有了规模化其价格优势何来呢?按照Costco在其他国家的开店速度,估计在中国达到20家以上起码需要四五年,靠单店盈利不是没有可能,但Costco在很多商品上的价格优势有可能就丧失了。此外,如何控制好本地化采购及国外进口食材的品质也是个难题。一旦爆发出食品质量问题,那结果可是灾难性的,这无疑给Costco的供应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三)会员数与体验感的冲突
Costco目前上海只有一家店,短短几天办卡人数就达16万(源自报道),不仅诸多会员进不了场,而且很多商品都缺货,引起了部分会员的抗议退卡,为此店方还限制客流,场内限2000人,更增加了会员等候时间。当然可以理解为开门轰动效应和中国人“人来疯”问题,以后人流肯定不如开业前几天那么多。但是,如果一个门店的会员人数过多,很多商品持续缺货,停车、付款排队时间过长,那体验感就差了。但愿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然而店方需考虑合理的机制与应对措施,以平衡客流与满意度问题。
(四)全服务与政策壁的冲突
Costco在国外采取的全品类经营,基本没有什么限制,如汽车、加油、医疗保健、银行联名卡,但在国内很多领域是受到政策限制的,如汽油、药品、金融等。要知道 Costco在国外相当一部分销售收入是来自加油、医药等领域。如果 Costco在汽油上动刀,那两桶油会怎么样呢?如果没有了“金主”业务,那 Costco的盈利能力会不会受到影响呢?也就是说, Costco在国内的销售收入结构可能会与国外有较大的不同,这是一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