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格彝历新年邀你:体验古朴彝风 品尝彝家美食
相约去过年。
巴掌厚的猪膘肉
展现彝家富裕的生活
“赛猪膘”是普格县的传统民俗活动,也是螺髻山彝历新年里最热闹的活动之一。彝族同胞对杀过年猪十分讲究,年猪一般要喂养一年,越肥越好。新年中有个传统的项目叫“赛猪膘”,经过腊制后猪膘越肥越厚,就表示主人越勤劳,是富裕的象征。
彝历新年,居住在螺髻山脚下的老乡,家家都要杀过年猪,谁家的猪膘最肥,就会名声远扬。因为谁能养出过年大肥猪,不仅说明这户人家富裕,更说明勤劳,特别说明女主人勤劳能干。彝历年赛猪膘是一种传统习俗,杀猪后的第二天,男人成群结队串门饮酒,看猪膘,观谁家猪膘最肥。通常是用手掌五指度量肥度,称为几指膘。彝族评比猪膘,先看正切面,再看侧切面。
“从来没见过这么厚的猪膘!我一个手掌的长度还不够比。”外地游客用手掌量了一下获得本次“赛猪膘”第一名的猪膘肉,白白厚厚的膘肥让人惊奇万分。
感受民俗文化。
小朋友们身着节日盛装扛着猪脚。
巴掌厚的猪膘肉。
过足嘴瘾
千人坨坨宴上品美食
“快来,千人坨坨宴开吃了。”彝历年期间,螺髻山彝寨步行道两旁都会铺上苇席,摆满了特色彝族美食。坨坨肉、荞粑粑、土豆、酸菜汤、连渣菜、玉米饭……游客和当地老乡一同席地而坐,沐浴着初冬的暖阳,在蓝天下品彝餐,道祝福,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都说彝族年是“嘴巴的节日”,肉和酒必不可少。
坨坨肉是彝族居住地区的一道特色美食,彝语称“乌色色脚”,意思是猪肉块块,因其每块肉的重量都在二三两上下,成“坨”状,故名。
坨坨肉是彝族人肉食中的一种传统烹煮方法。其做法是将猪宰杀后,将肉砍成大块,下冷水锅里猛火煮,煮到汤面上的肉沫散尽后,再煮一会儿即捞起趁热放上盐、辣椒粉、花椒粉、木姜子等佐料,拌而食之。这种做法既保留了肉的本味又有营养,所以被凉山彝族传承至今,也成了凉山汉族人喜欢的美味佳肴。
酒是泡水酒,为一种甜酒,用大米、糯米、燕麦、玉米为原料,先将玉米饭蒸熟后冷却,放酒曲发酵而成。
“干了!彝历年快乐!”第一次到普格县螺髻山镇过彝历年的游客围坐在一块品尝着特色包谷酒,“听说彝族有个传统是‘大块吃肉,大口喝酒’,今天终于体验到了地道的彝族美味,螺髻山真好玩,明年,我们还来!”
节日舞台。
杀年猪
口口相传的传统民俗
杀年猪是普格彝族过年的传统风俗,杀年猪不仅仅是为了节日的餐桌丰盛,还赋予了其特殊的祭祖仪式,从杀年猪的仪式可以窥视到彝族原始崇拜的一角。
彝族宰杀年猪,对时辰颇有讲究,往往会以黎明时分鸡鸣为准。一到杀猪时辰,往往会演变成一场竞赛,各家在暗中较劲,争相成为第一头宰杀年猪的人家,胜者也据此成为新年夸耀的资本。
彝族是一个崇尚火的民族,“过火为洁”,因此对于敬奉祖魂的肉食采用火燎猪毛的方法来打理。彝族男子将松毛等燃烧物堆在刚宰杀的年猪身上,从火塘中取来火种,燃火燎毛。随后将年猪分块,一部分用来祭祖,一部分用作彝历年期间食用,选择膘最厚的一块去赛猪膘,剩下的则做成香肠、腊肉等彝族美食。
猪杀好后,就会把野生晒干的蕨草拿出来烧猪毛,大家围着过年猪,不断添火加草,不时用木片刮掉猪皮上的灰烬,待烧好后,妇女提来冷水泼上去,然后用刀刮猪皮,猪皮呈现棕黄色时,抬上竹篾,砍成一块一块的。用蕨草烧过的猪肉味道没有想象中的油腻,咬下去,满口清香。
彝历新年民俗知多少
新年乐三天 家中火塘不能断
彝历新年一般在秋收后的彝历兔月,即农历十月,具体日期由当地懂历法的长者或毕摩推算、选择而定。近年,地方政府确定了彝族新年的时间:每年11月20日。11月一到,人们就开始准备年货。
彝族年一般为三天,家中的火塘要烧上三天三夜。
第一天叫“库什”,即正式过年。清晨全寨各家各户在自家门前燃起熊熊大火,让袅袅浓烟代表全家祈求来年五谷丰登、敬请祖先的灵魂回来与子孙后代共度佳节。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的盛装,妇女们忙着煮饭、做荞粑,汉子们则集中起来,簇拥着“翁色尔古”(杀猪能手),从寨子中辈分 的长辈家开始,一家一家逐户宰杀过年猪。经过特定的祭祀仪式后,一家人才开始吃年饭。
第二天是“多博”(尽情欢乐),这是彝族年的高潮。阿依(孩子)们带上自家的坨坨肉、荞麦粑等食物到野外进行“威什那古”(集体野餐)活动;青年男女身着节日盛装欢聚一堂,姑娘们吹起动人的口弦,奏响悦耳的月琴,唱着欢乐的歌儿,在弦声、琴声、歌声中,少男少女们跳起欢快的“锅庄”(彝族民间舞蹈),举行各种体育、娱乐活动。
第三天为“阿甫博基”(送祖归天)。人们凌晨鸡叫起床,煮好祭品,做好炒面,敬上食盐,家中的篾巴里摆满各种各样的佳肴,男主人念着送别的祭词,祈求神祖保佑全家幸福安康,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欢送仪式越早越好,好让祖先的灵魂早上路、早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