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大决战:贵州大扶贫系列报道之五
贵州丹寨县:“一联四包”凝聚脱贫攻坚新合力
丹寨县城郊区的宣传牌,显示出丹寨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的决心(龚超 摄)
素有“云上丹寨·非遗之乡·康养福地”之称的贵州省丹寨县,于我们并不陌生,今年6月份,我们去丹寨县采访,那时全国各地都是一片炎热,而丹寨县却是非常凉爽,而且,这里的空气清新,这样,就给我们留下了良好的天然氧吧印象!
2016年12月1日,这是一个初冬时节难得的睛天,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开车从贵州的省会贵阳出发,沿着厦蓉高速公路行驶,一个多小时就到了丹寨县城。
丹寨面向珠三角、背靠大西南,厦蓉高速公路和贵广高铁穿境而过,县城距省会贵阳市110公里。丹寨已经深度融入“凯里半小时经济圈”和“贵阳1小时经济圈”,是贵阳、重庆等地通往珠三角及东南沿海的“桥头堡”。
虽然丹寨县的气候环境很好,交通位置非常便捷。但是,由于位于滇桂黔石漠化区,贫困人口3万多人,约占全县总人口17.4万的20%左右(截至2015年底),而且这些贫困户大多分散在近千平方公里的山区,山区山高谷深,土地破碎,基础设施条件仍然较差,不像我们来时从贵阳到县城的交通哪样方便和快捷,再加上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所以丹寨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较重。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对扶贫工作非常重视。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谈到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并多次表示:“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2013年11月,他还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那么今天,丹寨县是如何走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的呢?
黔东南州政协副主席、丹寨县委书记袁尚勇在排调镇主持召开“一联四包”责任包干脱贫攻坚部署会
今年11月,丹寨县出台了《关于强化“一联四包”责任包干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一联四包”五位一体机制压实脱贫攻坚责任,通过顶层设计,层层传导压力、压实干部责任,实行分级包干推进全县科学治贫、精准扶贫和有效脱贫。
《实施意见》规定了“一联四包”的具体做法:一是建立帮扶机制。即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负责联系6个乡镇;县“四大班子”成员及县级干部由一名县委常委带队包乡镇;县级干部和乡镇科级领导包片负责若干贫困村;每个部门包一个村;干部按“54321”方式包户。二是明确工作职责。联系乡镇县领导每月开展调研和指导1次以上,协调解决发展突出问题和困难,指导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包乡镇县领导每月开展调研1次,召开1次以上扶贫专题会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包片县领导主要帮助片区村寨解决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项目推进、公共服务等具体问题。包村部门负责惠民政策宣传、强化村级班子、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村级产业等。包户干部负责结合贫困户实际制定脱贫措施,谋划增收路径,解决实际困难。三是强化考核运用。每年开展“一联四包”五位一体工作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考核不达标的,年度绩效目标考核不得评为“ ”等次。对脱贫攻坚成效特别明显或有突出贡献的干部,在评先选优中单列指标,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或优先提拔任用。对帮扶工作重视不够,未完成目标任务,严重影响“攻坚决战”成效的,依据《丹寨县大扶贫工作问责办法(试行)》严肃问责。
“一联四包”以县委县政府为引领,将乡镇、部门单位和干部形成一体,凝聚脱贫攻坚合力,扎实推进精准扶贫脱贫攻坚。
黔东南州政协副主席、丹寨县委书记袁尚勇走访排调镇也改村贫困户
干部包户按照“54321”帮扶模式,实行正县级、副县级、正科级、副科级和普通干部每年分别结对5户、4户、3户、2户、1户的贫困户,开展干部结对帮扶“手挽手·一帮一”活动。干部熟悉掌握贫困户家庭情况及致贫原因,帮助制定具体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协助有关部门落实各类帮扶到户项目,确保贫困户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帮助其发展生产,促进产业增收,确保贫困户按期脱贫。
截至目前,县级领导分别赴全县6个乡镇和36个片区组织召开了“一联四包”脱贫攻坚座谈会,2476名干部已进村入户开展干部结对帮扶“手挽手·一帮一”活动。
2016年12月2日11点,我们和丹寨县电视台的李成美一起来到南皋乡,这是一个离县城37公里的乡,距州府凯里36公里。全乡辖10个行政村,45个自然寨,88个村民小组,2949 户12224 人,其中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的97%,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在乡政府“精准扶贫”档案室,一排排整齐的精准扶贫档案,让我们为之动容,乡党委宣传委员余良、乡扶贫办干部周朝欣告诉我们:“乡里每一位帮扶对象,在这儿都有档案”。说着就从中随意取出几份档案给我们看,每一份档案都写的清清楚楚:全家有多少人,家里有人做什么、家庭情况怎么样、因为什么原因贫困、拟采取的帮扶措施等等。
丹寨县委副书记、县长徐刘蔚在贫困户家中慰问
余良打电话叫县委宣传部驻村的工作人员王正辉和我们一起到县委宣传部包村的点——九门村去看看,在等王正辉来的时候,余良告诉我们:王正辉在这儿驻村已经有一年半了,本来今年3月份就该回去,换另外的同志来驻村的,但他坚持留了下来。
乡政府离县城虽然只有37公里,但我们过来还是用了近一个小时,因为是我开的车,道路的弯道比较大,弯很多,我是最清楚的了,而且南皋乡还是一个比较落后的乡。
于是,见到王正辉的第一件事,就是问他是怎么回事?他告诉我们:如果换其他的同志来,还要重新熟悉情况,还得要多花时间,所以,他就给部里提出来,他继续留下来,直到九门村脱贫,他才回去,而且他已经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多么扑实的话语呀,我们不禁为我们平时做一点工作而沾沾自喜、为做一点小事而挑肥拣瘦而深感不安。此刻,王正辉,这个年轻、腼腆、纯朴、善良的苗族小伙子,在我们的面前渐渐高大起来!
南皋乡政府“精准扶贫”展示厅一角(龚超 摄)
我们和余良、王正辉一起来到九门村,九门村离乡政府大约有3公里,道路虽然崎岖,但是路面很好,在九门村,王正辉告诉我们:县委宣传部就是包这个村,他自己的任务是:帮扶4户,其中一户是五保户,只有政府兜底;一户只有2个人,一人是50多岁的妇女在家务农,他已经协调了她20多岁儿子在县城打工,这样,这家就基本可以脱贫了;一户家有2个70多岁的老人,男主人和女主人都在外务工,同时带小孩子出去读书了,所以他们家就只有依靠移民搬迁来脱贫,就得等下一步了。
余良,作为副科级干部,他的任务是帮扶8户,他给自己的帮扶户定位为发展型、维持型、萎缩型。发展型的有3户,已经动员其外出务工了,只要不出什么大的意外,这3户是可以脱贫的;萎缩型的有2户,其中1户是五保户,只有政府兜底;一户残疾,也只有政府兜底;维持型的有3户,其中2户都有人读大学,通过金秋助学,贵州茅台集团的习酒助学金,也可以基本脱贫;另1户是跑摩的,其妻有间歇性精神病获得靠医疗保险、大病补助等解决,他已送儿子到凯里去读书,只要不出什么大的意外,他靠跑摩的也是可以脱贫的。
当我正在为这些能够勉强能够脱贫的家庭担忧时,村支书来了,这个30多岁本地选上来的支书,年轻、精干,因为报考另外一个镇的公务员没有考上后,就和同一个寨子里的3个小时候一起长大的伙伴一起养鸡,今年6月份开始养鸡一千只,以后每个月增加一千只,慢慢积累经验,到我们去采访时,饲养着的鸡已经达到5800多只(中途有病死的和丢掉的),现在,他们正在整改基础设施,加大养殖规模,一年争取出栏12000只鸡,毛收入达到120万元左右,纯收入达到60万元左右,四个人平均分,每人也能分到15万元左右,通过2到3年的努力,他们不仅能自己进入小康,还能带动父老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
丹寨县扬武镇洋浪村“我要脱贫”誓师碑
回到县城,当我们和丹寨县委宣传副部长洪萍谈起我们的采访收获时,她告诉我们:我们丹寨的“一联四包”脱贫攻坚模式,不仅仅是只满足于数字上的脱贫,为完成任务而脱贫,而是要让老百姓学会致富的本领,解决造血功能的问题,让老百姓真正的富裕起来。
丹寨县扶贫办主任李白告诉我们:我们丹寨的“一联四包”脱贫攻坚模式,实际上一是加强领导,压实领导责任;二是贫困村和贫困户是基本细胞,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脱贫攻坚这个难题就迎刃而解;三是各级干部连成利益共同体,同考核,同奖罚,不脱贫不脱钩,扶贫占年终考核的百分之四十,所以大家只有真心帮,出真力,出实效才能达到目的。
丹寨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彭瑶告诉我们:我们丹寨的“一联四包”脱贫攻坚模式,虽然给了各级干部以压力,但是,我们的干部大多是从农村出来的,包括我也是,我们对脱贫攻坚有一份责任、一份义务,我也有12户的帮扶任务,能够看到乡亲们能脱贫、能奔小康,我们心里有一种成就感、一种满足感、一种自豪感!
丹寨县委宣传部干部深入帮扶村开展走访贫困户活动
黔东南州政协副主席、丹寨县委书记袁尚勇告诉我们:我们丹寨的“一联四包”脱贫攻坚模式,凝聚了丹寨广大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心血,只要我们上下一心,在中央、省、州有关领导、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相信:丹寨,一定能在2018年率先脱贫!(龚超 潘皇权)(照片除署名外,均由丹寨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