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马年春晚吐槽大盘点
《百度百家》首发 开篇先吐个槽:2014马年春节联欢晚会:
这是一档别开生面的环保联欢晚会,长达四个多小时的节目所有电力仅靠一个小女孩通过不断转圈来独力承担;这是一档体现江湖侠义的低调联欢晚会,小女孩提供完电力之后一言不发神秘失踪,深谙“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古典游侠哲学;这是一档提倡节俭环保的互动联欢晚会,一个擅长用鼻子表演的魔术师从袖子里抽出了一条不知道生产日期的软棍子后敦促不明真相的观众务必当众吃掉;这是一档歌颂合家团圆多子多福的温馨联欢晚会,一个坐在轮椅上的老太通过毒舌和招安等手段从人均保有量一个孙子的标配上升到人均保有量三个孙子的顶配。这是一档实事求是梦想结合现实的隐喻联欢晚会,苏菲玛索主要负责玫瑰的部分,而另一位则展现了我们土肥圆的人生。
按照马一木说法:“这是一档充斥着包邮地区对不包邮地区虚伪情感关怀的联欢晚会。” 这槽吐得,不就是快递停运导致春节期间淘不了宝嘛。
1.春晚的历史难题:
那么,春晚作为可能人类史上最众口难调的一道晚会大菜为什么年年遭人吐槽又年年演呢?和火车票一样,它已经成为了春节这个传统节日在文化表现上最重要的体现,它的难度甚至超越了为人诟病的火车票网站12306。从互联网电商的角度来说,12306网站的难度其实非常大,比如仅仅北京到深圳的G71高铁仅仅一趟车次,根据各种上站下站组合,单一商品数量SKU就达到了408种之多,而春晚在四个小时只提供了同一种产品,几亿人同时消费这一个拼盘产品。有不满那是非常必然的,尤其是在一个近三十年经历了各种经济腾飞奇迹的国家里。如果几亿人异口同声交口称赞春晚真是好看!那不禁要让人怀疑这个经济腾飞和城镇化的意义了。经济实力飞速发展,带来文化消费的多元性和阶层性那是必然的。
一听刘欢声音就激动万分的听众和眼巴巴守在机场苦等李敏镐的影迷必然在年龄结构上和审美标准上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同理,看着费翔张明敏流眼泪那一代和爱怀旧看红色娘子军的也不会是一代人。
好在歌舞节目存在天然的适配性和宽容度,不同消费层次的观众各取所需就可以了,不会存在太大的不满,有的也不过是服装搭配,真假唱之类的技术环节问题。而真正引发吐槽高潮的是语言类节目,因为其背后隐含的创作逻辑和价值观,后文详细论述。
2.吐槽的两大源泉:
网络上声势浩大的微博和微信吐槽除了个人审美趣味的不同之外,以及网友们自我表达的欲望之外。还有两个更为重要的吐槽原因:
1.春晚的意识形态宣传任务:
要说体制外的冯小刚能改变了整个春晚的天真预期,那还真是抬举了凌晨五点多还要发微博骂影评人的冯导,这一点连冯导自己都已经坦白:“我对春晚的改变远远及不上春晚对我的改变。”
三十多年来在一号演播厅,央视团队在“春晚”上早就形成了自己一套标准流程和审查机制。如果说礼部通过典礼,祭祀等手段在历史上完成了统治合法性的塑造的话,那么建国之后,在意识形态范畴内,新闻联播和春节联欢晚会完成了恰似左右手配合的社会基层意识形态塑造的工作。可千万不要小瞧日复一日的新闻联播任务和一年一次的“春晚”四个小时娱乐节目,它们的作用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