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张郃:不怕张飞也不怕赵云 为什么唯独害怕马超?
张郃、张飞、马超三人可谓是其中最为出众的将领。他们谁能置身事外,总有一番情感难却,但他们又谁敢置之不理,任由命运摆布?正所谓"壮士临阵无殒勇",英雄自当勇敌沙场,方能铸就不朽之业。
然而,命运之神往往善恶无情,时而眷顾英雄,时而视若草芥。那么,张郃为何不怕张飞和赵云,却唯独惧怕马超?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让我们追溯历史,去一探这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一、荆州遭围困
曹操逐鹿中原,志在统一天下。然而,刘备占据荆州已经多年,令曹操心有戚戚。于是,曹操下定决心,整军齐力,集结大军,直扑荆州。当时,刘备精锐远征,荆州处于虚守之中。
不过,赵云等猛将尚在,防线尚能维系。曹操自然明白,欲攻无不克,必先移除赵云这块心腹大患。于是,曹操命张郃率先开路,奋勇直前,切断赵云归路。
彼时张郃方年理,但骁勇非常。他自幼习武,勇猛过人,曾在袁绍军中任职,与颜良、文丑等人并驾齐驱,声名赫赫。及后投奔曹操,便被曹操视为正室,列为五子良将之一。如今被委以重任,张郃自是勇往直前,桃李不疑品。
赵云则实力非凡,乃"关张无疑"的当世猛将。他机警勇猛,作战沉着冷静,临危不乱。更有关羽、张飞这般死士辅佐左右,护主有力。可谓是刘备最为倚重的心腹大将。如今张郃单凭一身本事,徒手迎战赵云,着实是勇气可嘉。
二、张郃勇猛不怕张飞
穰山之战,曹军先锋已到。赵云奉命出战,张郃接下曹操命令,挺身迎战。赵云当世无双,张郃勇气可嘉,竟独力拦截。二人在穰山小路相持阵阵,赵云终因人多势众,节节败退。
张郃虽敌不过赵云,却也算是全力一战。他在穰山阻击赵云时,占尽地利,严阵以待。赵云虽然武艺高强,也难攻其锐气。二人你来我往,斗到天色将暗,赵云终因寡不敌众,措手不及,被迫节节败退。
后因阵地之利,张郃再度切断赵云退路,令赵云陷于绝境。危难关头,张飞英勇赶来,张郃丝毫不惧,纵马迎战。二人在狭路相逢,张郃虽不及张飞,却也凭一股蛮勇,坚持数十回合不落下风。
当时张飞乃"万人敌"的绰号,武艺高强,勇不可当。更是与关羽并称刘备心腹重将。张郃若是怯阵,只怕早已被张飞杀得片甲不存。然而他却毫不畏惧,勇敢出阵,并一度占据上风。虽说终因张飞勇猛过人,未能讨得全胜,但张郃这番英勇作为,却已令曹营将士无不侧目。
一仗过后,张郃虽未能尽歼赵军,却也算是殚精竭虑,使出了浑身解数。面对张飞万人敌这等猛将,张郃竟也不示惧色,可见其人虎勇过人。后人非常推崇他这种敢于勇争第一的英雄本色。
三、张郃单挑马超败阵而逃
后来,曹军追至宕渠山。这时,马超在先头现身。马超生性英勇,闻曹操诛父之罪,更是杀气腾腾、怒不可捻。当日马超纵马直扑曹阵,一马当先,身先士卒,令曹营震惊莫名。
当时马超气焰嚣张,身手了得,加之怀着报杀父之仇的重大目标,可谓是斗志昂扬,浑身的怒火仿佛要将眼前的一切化为灰烬。他所向披靡,迎面而来,直扑曹军重围。然而,纵马怒视阵前,却见曹营中心,于禁勇冠三军的身影突然闪现,挺身相迎。
于禁乃曹营中的猛虎将领,他武艺高强,勇猛过人,如今看到马超这番凶悍狰狞的相貌,自然不惧也不退缩。于是二人大战数十合,马超终于一枪刺中于禁,令其马仆落马而逃。
于禁被击退后,曹阵中阵阵骚动,将士们惶惶不安。就在这时,曹操亲自运筹帷幄,指挥调度。而在阵前,张郃见状,奋然奋勇出阵相迎。可是,马超乘胜追击,杀气腾腾,张郃竟仅抵挡数十回合,便率先败阵而逃。
当时的情景,可见一斑。马超冲锋陷阵,所击无不黯然失色。于禁这般猛虎战将尚且不敌,更何况张郃?可是,张郃毕竟是曹操的心腹重将,他怎会如此易被击溃?事实上,他此番怯战,另有原因。
不出所料,危难关头,曹洪挺身而出,昂然无畏,出其不意挡住了马超凶猛的进攻。二人大战数十合,曹洪竟一度占据上风,表现令人赞叹。
四、张郃性格阴鸷胆小如鼠
曹洪这般忠勇无畏的表现,令得胜的曹操心中了然。当年招揽张郃,实因其英勇沉稳,料事如神;而今遭遇马超犹如暴虎冲阵,张郃纵有一身武艺,却依然胆小如鼠。曹操不禁摇头长叹,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张郃固然难以驾驭。
细想张郃的为人,曹操越发感到遗憾。其实,早在曹营便有人私下里向曹操细细诉说,张郃心术不正,只知营私舞弊,贪得无厌,处处唯利是图。只是当初曹操一心想整顿天下,遂姑且按捺下心头的疑虑,暂时容忍了张郃这般小人得志的作为。
如今观其临阵脱逃,怯战而遁,却让曹操彻底看清了张郃的真面目。原本以为张郃乃勇武过人之将,而今居然在这等大敌当前,却胆小如鼠,着实令人扼腕长叹。想来,张郃这种人,难免心术不正、阴鸷小人、惟利是视。所谓"壮士临陣无殒勇"之意,恐怕张郃一辈子也难以体会。
与张郃的小人作风迥然不同的是,为国家、为民族奋战到底的曹洪。当危难来临之时,他毫不犹豫,挺身而出,视死如归。其勇毅忠义,正可与关张无疑。而张郃却为私利所扰,偷生怕死,只知营私利己,丝毫不顾大义,可见其人品行之卑劣。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张郃虽勇而无谋,终非国之栋梁。
自此以后,曹操对待张郃,已辄有些觉失望和失望的心态。临危却缩的小人,怎能够担当人杰?但无奈当世英雄不多,只能暂且容忍张郃这般的小人得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