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探秘:康熙在遗诏中 为何一再强调让后世皇帝照顾礼亲王家族?

时间:2024-03-04 20:59:50 来源:史说新语
  原标题:历史探秘:康熙在遗诏中 为何一再强调让后世皇帝照顾礼亲王家族? 
 
  “嫡长子继承制度”是奴隶制社会乃至封建社会中朝代更替的主要方式,但基本都是在汉族政权的传承之中心照不宣的存在。
 
  尤其是西周宗法制的确立,让嫡长子继承,变成了皇位继承和爵位继承的基本形式,少数民族却不同,如此就容易引发一系列争端。
 
  以清朝为例,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政权,康熙在第二次废掉皇太子之后并没有及时立储,从而引发了“九子夺嫡”。
 
  即使皇四子胤禛登上了九五至尊,但最终的遗诏,也有人质疑被篡改过。

  时至今日,遗诏虽然仍然存疑,但康熙皇帝在遗诏中的一点却令人感到疑惑,遗诏中特意提到了礼亲王的名字,并令后世要善待礼亲王一脉。
 
  这究竟是为什么?
 
  礼亲王家族稳定政权的作用
 
  第一代礼亲王乃是代善,最初他在跟随努尔哈赤的时候,后金尚且只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
 
  而后金到清朝的崛起之战,靠的不仅是努尔哈赤一人,代善在其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当年努尔哈赤以为祖父和父亲报仇的名号起兵,开始进行各大部落的统一战争。

  直至后金汗国的建立,代善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能征善战,颇有深谋远虑,在当年征讨乌拉布占泰部落的时候,更是一眼就看穿了敌军的伏兵计谋。
 
  代善在观察形势之后,直接下令从敌军薄弱之处出击,故意往伏兵之所在奔走,诱敌成功之后派遣其他方位的军队包抄。不但大获全胜,还当场擒住了敌方部落首领父子二人。
 
  当然这只是代善戎马一生中的个例,与此类似的还有萨尔浒之战。

  这场战争发生在后金和大明之间,当时双方对垒,后金尚且不是明朝的对手,但代善却凭借自己出色的能力,让后金赢了这关键的一战。
 
  在面对明朝所派遣的先前军队时,代善直接指出“此为小股诱敌之兵,不可追赶”,于是按兵不动,随后等待时机成熟,率大军直接向明朝大营杀去。
 
  这种连接点的攻击方法让大明军队首尾不能相顾,瞬间溃不成军,此次后金的立足之战在代善的帮助下才得以获胜,由此可见第一代礼亲王的重要性。
 
  大清之亲王辅政体系
 
  此外代善对清朝的作用,不仅集中在军事上,连政治也少不了代善的运营。

  众所周知,清朝乃是满人建立,作为中原东北部的少数民族,他们在很早就形成了诸多部落。

  后来努尔哈赤所在的部落开始变得强大并逐渐实现了统一,加之以中原地区明末农民大起义所造成的社会大混乱,让他们有了入主中原的机会。

  早在此时,后金女真族人内部就已经出现了亲王辅政制度的雏形。

  其实就是一种亲属政治参与行为,比如努尔哈赤的儿子和侄子都曾参与了政治,之后又增加了四大贝勒和五大议政大臣一同参与部落的管理。

  包括皇太极,莽古尔泰,代善,和阿敏,分别将他们封为四大王,并且以每一个月为节点分别进行国家管理,这便为以后的亲王辅政奠定了基础。

  但事情总会出现意外,努尔哈赤因为暴毙没有立储,而皇太极继任了大位。

  其实努尔哈赤原本有嗣子褚英,但是褚英脾气暴躁,时常对兄弟们进行虐待,努尔哈赤知晓后,一怒之下废除了褚英的嗣子身份。

  代善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努尔哈赤诸子中的最年长者。

  上文所说,代善军功卓著,为后金建立了不朽战功;另外,代善还手握正红旗、镶红旗两期,位高权重。

  更重要的是,努尔哈赤曾宣布,在他百年之后,福晋们和阿哥们都交由代善照顾,这是直接表明了代善的嗣子身份。

  尽管后来代善被废除了嗣子身份,但他仍是四大贝勒之首,仍可参与治国理政。

  后来,努尔哈赤病逝,由于情况太紧急,努尔哈赤并没有留下继任者的姓名,因此,代善、皇太极和阿济格成为了最有力竞争汗位的人。

  在关键时刻,代善放弃了自己的汗位之争的资格,转而拥立皇太极。

  他并不是没有与皇太极一较高下的实力,而是自觉能力不如皇太极。

  而代善这一主动让位的行为,反而赢得了宗室的敬重。

  因此,在皇太极在位期间,代善属实过得不好,他的权力一再受到打压。

  皇太极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对亲王辅政的制度进行改革。他的主要目的就是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采用废除原本制度的方式夺取了中央的决策权,代善等三人全都被排挤在朝堂之外。

  与此同时设立八大臣对国家大事进行管理,这是对亲王辅政的完善和优化,也是对全能力的一种分散管理。

  后来在皇太极去世后, 权力出现真空,代善才又一次出来主持大局,维持着朝堂平衡。这与后来福临的顺利登基脱不开关系。

  帮助继位

  和努尔哈赤相似的是,皇太极也是因为暴病去世,并且因为事发突然,也未曾设立继承人,所以在他驾崩的时候,朝堂之上就暗流涌动。

  两黄旗大臣开始暗自密谋,想让长子豪格继位,但当时并没有得出明确答案,与豪格针锋相对的,是多尔衮,并获得了两大白旗的支持。

  因为争夺过于激烈,支持双方的旗人甚至发生了分裂,双方在谈判的时候各执一词,剑拔弩张,场面几乎要是失去控制。

  就在争执不下的时候,代善的立场问题成为了群臣最关心的地方,无论他支持豪格还是多尔衮,另一方都会瞬间失败。

  在皇太极死后的第五天,也就是9月26日,代善召集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商议嗣君的人选。

  当时多铎曾建议代善即位,多铎是皇太极的弟弟,也是镶白旗的旗主,他和代善有着很好的关系,他的建议也得到了一些人的支持。

  但是代善拒绝了,他说豪格是皇太极长子,理应即位。

  因此,多尔衮一看自己没有继承大统的机会,也不能让豪格上位,因此他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即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为帝。

  这其实是最好的结局,多尔衮作为皇太极的平辈,觊觎皇权的想法等同于叛逆。

  因为这种行为既不符合汉族的嫡长子继承,也与满清的选举继承不同,最终在代善与群臣的支持下,拥立爱新觉罗,福临为皇帝,年号为顺治。

  从这一事件中看,顺治能够登上皇位,代善是功不可没的,也正是因为代善,才有了后来康熙对皇位的继承,代善之所以拥有话语权,是因为他背后的礼亲王家族,这也是后来康熙遗诏之中照顾礼亲王家族的主要原因。

  后代及子嗣
 
  礼亲王世袭到康熙年间的时候,已经是第四代杰书。
 
  此时的清朝国政已经趋于稳定,杰书本应该在王府之中享乐,但三藩之乱的爆发让他有了上阵杀敌的机会。
 
  1674年六月,杰书被康熙任命为大将军前往平叛,和耿精忠的军队正面交锋,先后收复了诸多地区。
 
  中途虽然发生了一些意外,但结局没有什么意外,礼亲王杰书在浙闽地区待了六年时间,才真正平定了叛乱,返回之时,康熙皇帝亲自前往迎接。
 
  总结
 
  总体来看,礼亲王一脉对清朝贡献巨大,从最初的建功立业到辅佐福林皇帝上位,乃是由代善完成,后来康熙年间的叛乱,礼亲王一脉依然发挥了重大作用,对皇室如此之恩情,出现在遗诏之中也就不足为怪。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