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知识了!甘肃2个以最早史书确定的县名 一个仅用了15年,一个才出现43年
时间:2023-12-25 20:39:57 来源:搜狐
原标题:长知识了!甘肃2个以最早史书确定的县名 一个仅用了15年,一个才出现43年
儒家五经之一的《尚书》,是我国现在最早的史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主要记录了距今约4000到2600年间虞、夏、商、周时期,在政治、宗教、思想、哲学、艺术、法令、天文、地理、军事等领域事事情的汇编。
《禹贡所载随山浚川之图》中的“积石”
其中《夏书·禹贡》是一部区域地理著作,虽然今天认为是后人假托大禹所作,其成书年代大约在战国时期,但仍然是我国最早的翔实派地理著作。
而《禹贡》中的《导河》部分,则是记述大禹疏导“河(黄河)”时所克服的高山、疏浚的河流:
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厎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其中的积石、龙门、底柱、大伾都是黄河途经的险要高山峡谷。
《尚书·禹贡》中关于《导河》,以及“导河积石”的记载
这一段话中的“积石”就是“积石山”,其位于甘肃省临夏州境西界中南段,南起土门关、北至黄河边,它是甘、青两省之间的分界线,也是青藏高原过渡到黄土高原的标志性山脉。
积石山位置图
由于《尚书》的巨大影响力,“导河”与“积石”两个词语先后被积石山一带的政区作为了县名。不过这两个县名,一个仅用了15年,一个才出现仅43年。
先来看看“导河县”
导河县是于民国二年(1913年)四月命名的,在那之前其名字为“河州”。虽然“导河”县一名来源于《禹贡·导河》,显得特别有历史底蕴,但是相比于“河州”这个名字来说,就让人感觉有些异样了,那么为何要改名字呢?
1917年《中国新舆图》中的“导河县”
今天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在古代因临黄河,先是于前秦苻坚时始置河州。隋大业初,州废。唐朝复为河州。元为河州路。明洪武五年置河州府,十三年省。成化七年,始置河州,直到清末。
民国二年(1913年)1月8日,袁世凯颁布了对各省、道、县的《划一现行各省(道、县)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也就是所谓的《划一令》,其最主要内容就是废除府、州、厅,均改为县。比如在今天河北省境内的霸州、冀州、定州、景州、沧州、赵州、磁州、晋州、易州、深州、定州等都改为了“某县”。
在民国初改州为县时,“河州”被废,县名则因境内的积石山,以《禹贡·导河》首句“导河”为名,即导河县。可能因当地语音问题,“导河”一名,容易被读成“导火”“导祸”,县民认为不吉利,上书省政府于1928年改为“临夏县”,以濒临大夏河故名。
“导河县”一名存世仅15年。
再来说说“积石山县”
积石山县出现比较晚,1980年甘肃省向国务院请示设立“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获批,1980年6月14日,国务院同意将临夏县的大河家、刘集、石源、柳沟、吹麻滩、关家川、胡林家、安集、寨子沟、居集、郭干、中咀岭、小关、癿藏、铺川、银川等十六个公社划为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县人民政府驻吹麻滩。
设立“积石山县”的批复
积石山县设置前后示意图,左图为1975年绘制
算起来,“积石山县”出现的时间仅43年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来说也属于比较“年轻”的县。当然,这个县名的来历已不是出于《尚书·禹贡》的影响力了,而是以境内的“积石山”命名。
《大明九边万国人迹路程全图》中的积石山、河州卫及河州茶马司位置示意图
大禹“导河”穿过积石山而留下的峡谷为“积石峡”,也是不一个简单的地方,它是兰州黄河谷地通往青藏高原的要隘,古代多个王朝在这里筑“积石关”屯兵驻守,明河州卫所辖的二十四关中的第一关就是积石关,号称“积石锁钥”。据清乾隆《甘肃通志》记载:
积石关,在州(河州)西北一百二十里,东去积石山五十里,明置茶马司于河州,此为市易之处,有官军戍守。
今天的积石峡,则建成了国内第一座坝下掩埋压力钢管的复式河谷软岩混凝土堆石坝,坝高103米,总库容2.94亿立方米,积石峡水电站是黄河上游龙青段规划中的第十一座大型梯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02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33.63亿千瓦时。
今天的积石峡水电站
古老的大禹“导河”开始之处,在新的历史时期,又给它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