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你聊聊姜维 运气最背的后三国时代蜀汉名将

时间:2023-12-02 18:18:19 来源:搜狐
  原标题:跟你聊聊姜维 运气最背的后三国时代蜀汉名将 

  后三国时代的蜀国名将姜维,一生时乖运蹇,壮志难酬。将其与诸葛亮、庞统、司马懿并称卧龙凤雏、幼麟冡虎的人有,认为他是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的也有。千秋功罪由君评说哉。本文专门聊聊他的事儿。

  (一)被头儿逼得反魏投蜀

  姜维(202-264年),字伯约,今甘肃甘谷东人,自幼和母亲一起生活。他学习勤奋,脑瓜灵光,博览群书,无所不能。且以孝顺守德令人称赞。姜维的父亲曾为郡功曹,在保卫本郡安全与流寇的战斗中,为保护郡太守战死,因此魏国朝廷荫封其为中郎将,命他管理本郡的军事。

  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时,姜维的顶头上司马遵怀疑姜维等人有异心,乘夜先逃到了上邽。待姜维等人来到上邽时城门已闭,不肯放他们入城,一行人来到冀县,冀县也不放姜维等人进城。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姜维被逼投降了蜀国。

  马谡把街亭丢失后,导致蜀国北伐的主力部队侧翼受到威胁,整个作战计划遭到破坏,陷于了战略被动之中。诸葛亮被迫率姜维快速撤退回国。姜维就此和母亲失散了。

  (二)继承诸葛亮北伐事业

  姜维归蜀后深得诸葛亮的信任,称赞他忠心勤奋,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有胆有识,也会用兵,把其视为北伐大业的接班人,亲自传授他八卦阵等战场用兵之法。诸葛亮在五丈原弥留之际,还把自己所著兵书24篇交给了他。

  在随诸葛亮北伐的六年里,他多有历练,颇有长进。诸葛亮辞世后,他将全部精力倾注在继承恩师遗志伐魏上面。前十年(234——245年),他主要是配合大将军蒋琬。姜维那时主要在凉州一带活动。因为蒋琬看重东线水路伐魏,对其支持不多,因此也没多大作为。

  后十八年(245——263年),由费祎主政,开头三四年费祎主张休战治内,他也没做出啥突出成绩。魏国内司马氏势力崛起后,威胁到了蜀国的安全,姜维由此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九伐中原。在这十四年中,姜维率军多次打败郭淮、邓艾、陈泰、徐质等魏国名将。

  由于蜀后主昏庸,国力衰弱,朝内大臣们勾心斗角,渐渐失去了战场主动权,最后两次伐中原完全吃了败仗。

  (三)无力回天诈降流产
 
  由于后主无能,蜀汉的形势每况愈下,263年成都陷落,后主降魏。愧恨无奈之下,姜维归降了魏将钟会。他是诈降的,打算暂时有个安身之处,待形势有所变化后再图复兴汉室。开头他还走了几步好棋,比如把魏国名将邓艾铲除了。但由他一手策划,钟会背叛魏国割据巴蜀的计划流产后,他被杀死了。
 
  后人对他的看法,理解者少,批评者多,主要是他的“九伐中原”一事。说他是不自量力,耗空了蜀国的财力,还有就是他本人过于主观自信,疏于从整体战略上作认真的考虑,听不进费祎、张翼、廖化等人的一些合理化建议等。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姜维肯定有不少缺点和失误,但笔者认为,实事求是地全面考量,姜维算一个人才,无论是对诸葛亮,还是对蜀国,他都是内心无愧的。他那种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以及孝顺守德的传统美德,对于今天的人们,也不失为榜样。此外,有的史料上说他很有文才,著有别开生面的志人小说《蒲元别传》,还是古琴蜀山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善奏《当归》。
 
  笔者仔细分析,认为北伐还是很有必要的。经过努力没有成功有多种原因。客观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其一、后三国时代和前三国时代不同。前三国时代号称三国鼎立,魏吴各有优势,蜀国有偏安的实力。后三国时代蜀国就今非昔比了,成为三国中最弱的一个,面对司马氏的崛起,成了挨头刀的角色。
 
  其二,姜维虽然是蜀国的 军事统帅,但和后主的关系难比当年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两届“首相”蒋琬和费祎与他的配合也不默契。还有那个宦官黄皓从中捣局,落得还要去屯田避祸。姜维的不少设想难以落实和顺利实施。
 
  有读者可能认为不必去北伐,守土为安好了。这话说得不实事求是。虎视眈眈的司马氏,会乐意与窝囊的刘禅和平共处长期共存吗?蜀国要变被动为主动,当然只能进军中原才行。再说,这也是诸葛亮的遗愿哦。
 
  明人江怀庭在《剑门关平襄侯祠》一诗中,对姜维深切赞念:潇潇风雨剑门秋,伯约祠堂万古留.......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