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年轻寡妇如何排解寂寞?真是令人发指!
从南宋开始,朝廷开始对贞洁女子进行所谓的旌表,也可以理解为大张旗鼓的表扬,到了明朝这会儿,朱元璋更是对贞女们进行大肆旌表,在宋、明两朝行政力量的推动下,“贞节”观念开始大行其道,以至于达到“至奇至苦为难能”的地步。
从众多文献中可以发现,明清两朝的寡妇年龄结构多分布于14至30岁之间,稍有生理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个阶段的女性正是情感的旺盛期,在变态的“好女不嫁二夫”的贞节观大行其道之时,这些年轻的寡妇如何派遣寂寞?手段不一,但却让人后背发凉!
精神上套着“贞节”的枷锁,为抵御难奈的寂寞和感情的饥渴,有一些寡妇自己将自己隔离起来,尽量减少与外界,尤其是男性的交往。《明史烈女》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如却县李胡氏25岁守寡,暗自发誓终身不出家门。某日邻居起火,火势越烧越猛,蔓延到李胡氏家。
现在读来真是可悲可叹,在感叹李胡氏“愚蠢”之时,也为那三岁幼女深感不幸。这样极端的例子并不孤立,《广州府志》也有记载,明嘉靖年间,广东南海县朱黄氏,很年轻时就守寡,她“动遵礼法”,从不踏出家中大厅半步,被当时人称为“女君子”。
此外,为极力克制性欲的渴求,有的寡妇还会以截发、断指、自杀等自残方式来设法排解心理与生理的苦痛,以身体的痛来抵制生理需求,这分明是一场对人性的摧残和泯灭,我们实在无法想象需要何等的决绝!
即使千百年后的今天看来,古代寡妇门排解寂寞的方法和手段,着实令人发指,读至深处总会不由感叹一句,“封建社会真是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