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曹操爱将,于禁战败投降关羽 为什么没有死战而选择了投降?

时间:2023-08-09 19:45:00 来源:宠物小星球
  原标题:明明是曹操爱将,于禁战败投降关羽 为什么没有死战而选择了投降? 

  公元219年,对曹操而言,简直是流年不利,这一年,他接连遭遇了太多的不幸——先是汉中争夺战,败于刘备,无奈退出陇地;之后关羽兵出襄樊,曹仁遭到围困;派出援军之后,不但七军皆没于汉水,主将于禁也直接投降了敌军。彼时,最让曹操难以置信的,不是汉中之战的失败,也不是关羽能够威震华夏,而是于禁的投降。《三国志·于禁传》记载,得知于禁投降后,曹操悲叹钺:“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难处,反不如庞德邪!”的确,这个问题,不仅曹操难以接受,后世之人,也大都无法理解,毕竟于禁在曹魏这三十余间年,曹操待他真的不薄,按理说谁投降,他也不该投降才对,不是吗?

  于禁自公元192年,便成为了曹操的属下,并得到王朗的举荐,被拜为军司马,到了第二年,他便开始单独率兵出征,成为了独当一面的大将。到了公元219年的时候,他已经官拜左将军,假节钺,与关羽的地位相当。关羽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自然不必多言吧?除了给他较高的官职之外,曹操每每亲临战场的时候,也非常倚重他,不是让他担任先锋,就是让他担任后卫,对他的信任可见一斑。然而受信任,受倚重,受优待的于禁,在战败之后,一点都没有反抗,便直接投降了。《三国志·关羽传》记载:“秋,大霖雨,汉水泛滥,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于禁为何宁愿晚节不保,也要做出这样的选择呢?对此,小编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保住自己和众将士的有用之身

  于禁的传记中提到,他的军队被汉中所没之后,几乎已经失去了战力,只能找一处高地,登高而望,关羽率船来攻的时候,他退无可退,避无可避,拼死力战没有任何意义,除了留下了一个忠烈之名,什么都换不来。而且既然庞德都能说出“魏王带甲百万,威震天下”之言,为曹魏拼战尽三十年的于禁,又怎会不相信曹操的能力,和曹魏的势力呢?或许,在他看来,曹操的援兵终会到来,他还能够回到曹魏,继续为曹操效力吧?再说了,作为主将,作为一个与关羽地位相当的人,他都宁可低下头颅投降了,关羽大约便不会杀尽降卒了吧?也就是说,他这样的选择,可谓一举两得,虽然不符合忠义之名,却是最合适的选择。

  二、第一次惨遭大败,不知所措

  投降可能是于禁深思熟虑做出的选择,也可能是他惊慌失措之下,做出的选择——纵观他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他的一生,几乎从未打过败仗。少有的几次狼狈,不是跟随曹操出征,只需奉命行事,就是跟随夏侯惇出征,天塌下来,有个子高的顶着。他单独领兵且惨败到回天乏术,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也是 一次经历。在这种情况下,或许于禁内心更多的是不知所措,试想一下神思恍惚的人,又怎会喊出“誓死不降”的豪言呢?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于禁为曹魏效力近三十年,一直受曹操倚重,在曹魏的地位也非常高,然而他在败军之际,没有拼死反抗,被擒之后,也没有用死亡诠释忠义,反而轻易的选择了投降。这既可能是,他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目的在于保全自己和诸将的有用之身;也可能是慌乱不知所措时,稀里糊涂做出的选择,毕竟几乎一路顺风的人,更容易被挫折打垮。也正因为这一点,于禁成为三国晚节不保,后世一直被骂得最惨的人。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