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为何会建立同盟政权?导致他最终忧郁而逝
西晋灭亡后,皇室宗亲司马睿于317年称晋王,第二年在江南的建康正式称帝,建立起了偏安的政权,史称东晋。
当了皇帝的司马睿,可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潇洒、威风,苦心经营之后,竟然忧郁而逝。这与他所建立的政权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共同需求,司马睿建立了“同盟”政权。
八王之乱后,紧接着刘渊起兵。不久,洛阳、长安相继沦陷,黄河流域又陷入了混战之中。北方的豪族大地主为了躲避杀戮,也携带着亲属、宾客、部属仓皇逃命,陆续南渡。他们虽然失去了土地,但在社会上仍有着很高的名望。而且,他们都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
南渡后的北方豪族大地主意识到,要在人地两生的南方继续保持富贵,拥有权势,就必须拥立一个司马氏的子孙主持大局。于是,他们相中了司马睿。西晋末代皇室成员、很有想法的司马睿,也非常需要他们的支持,以为自己建立政权的资本。这样,一个彼此利用的建立起来了。山东琅琊王氏是北方最大的世族地主之一,这个家族出了很多的大官。司马睿建国时期,王敦、王导兄弟都在江南。王敦拥有强大的武装部队,王导是有才干的政治家。为了拉拢他们,司马睿在登基称帝时,甚至要求王导和他并坐在一起,接受百官朝拜,经王导固辞方罢。因此当时有“王与马共天下”的传说。
另外,如周凯、刁协、刘隗等也都是魏晋时期北方名门大族的子孙。这时,南渡的他们也都成为了新皇帝的积极支持者。
二、王导助力,司马睿获得了南方大地主的支持。
1、提升司马睿地位。
建立起来的东晋政权,如得不到南方土著大地主的支持,其根基还是不够稳固的。司马睿、王导等都懂得“强龙难斗地头蛇”的道理。孙吴以来,江南也培养出了一大批世族大地主,如吴郡顾氏、山阴贺氏、宜兴周氏等。他们的势力并没有因孙吴政权的结束而消亡。西晋时期,他们仍旧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仍旧具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司马睿初到江南的时候,他们对他非常冷淡。于是,王导就给司马睿出了个主意:在司马睿仪仗隆重、威武庄严地出游时,王敦、王导以及北方南迁的士族大地主都规规矩矩地侍从、随驾,以提升司马睿在江南世族地主心目中的地位。君臣的目的达到了:“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
2、访问土著大地主。
王导又建议司马睿:顾荣、贺循等都是南方的世家大族,若能够让他们出来尊奉皇帝,其他的江南人士自然也就都会拥护皇室了。司马睿深以为然,就同意了王导的提议。于是,王导就主动访问他们,彼此间作了一些深入的沟通。之后,南方的大地主们都渐渐地开始倾向、拥戴司马睿。随之,在南北方世族大地主的共同支撑下,东晋政权逐渐站稳了。
三、臣子作乱,司马睿委曲求全,终致忧郁而逝。
1、迫于情势,司马睿允以特权。
南北方世族大地主支持东司马睿、拥护东晋政权也是有条件的。他们必须世世代代拥有大地主和大官僚的特权;他们不能放弃自己的兵权。有着自知之明且无奈的东晋司马睿,不得不常常满足他们的一些要求。从而导致几个 的家族霸居了朝廷的重要官职。而且,这些官宦大族还不断兼并土地,封占山林川泽,残酷地剥削农民。有时,至高无上的皇帝也管不了他们。虽然这样,东晋的南北方大地主之间、北方大地主之间、大地主与皇帝之间仍然存在着很大的矛盾,有时还升级为武装冲突。
2、周氏叛乱,司马睿委曲求全。
宜兴大地主周玘,是 的除“三害”的周处的儿子。周玘曾经三次镇压江南农民暴动,有大功于西晋王朝。南北方两大世族集团联合托起东晋政权后,他不满意执政的北方大地主,企图发动政变,但没有成功,随之忧愤而死。周玘的儿子周勰继承父志,联合南方大地主发动兵变,结果也失败了。但是,司马睿不敢处罚周勰。因为,他怕招致整个南方大地主的敌视,只得委曲求全。
3、王敦叛乱,司马睿忧郁而逝。
司马睿也怕一些名门大族的人权势太重,尤其是王氏等,威胁自己的皇位。在“外无可恃之将,内无可倚之相”(蔡东藩之语)的情况下,就适时地引用了刘隗、刁协、戴渊等自己能驾驭的、忠于自己的官僚。拥有重兵的王敦为此非常不满,于是举兵叛乱,攻进建康,尽诛司马睿的亲信刘隗等。无计可施的司马睿,不但宣告王敦无罪,还以王敦为“丞相、江州牧,进爵武昌郡公,邑万户”,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这样一来,朝政大权尽归王敦,成了光杆司令的司马睿,不久即忧郁而逝。
东晋政权在王敦病逝后,虽然瓦解了他的军队,但不得不继续保持王导等人的地位。
王敦以后的东晋政权,仍没有稳定,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越来越复杂、尖锐。
综上所述可知,东晋政权的建立与稳固,主要是依靠两种势力,一是南渡的北方大地主;二是南方的土著大地主。
这两股势力,促成了东晋政权,也严重地影响着东晋政权的存在;使得东晋政权根基不厚重、软弱可欺,均衡不好,就容易被颠覆。这是司马睿,也是东晋王朝悲剧的一大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