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玄武门之变:为什么无人支持李渊 只能成为“太上皇”
而这三位皇帝身上都有着超乎常人的功绩:隋文帝杨坚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乱世,一统中原;隋炀帝开创大运河、确立科举制;唐太宗李世开创贞观之治、文治武功可堪一绝。
夹在这几位帝王之间的李渊就被大大看轻了,再加上李渊两个儿子的宫门流血政变,使得李渊更显得“无能”。那么为何身为皇帝的李渊控制不了玄武门之变的局面,又为何之后没人来支持李渊呢?
玄武之变,兄弟残杀
事实上,李渊清楚的知道皇太子李建成与次子秦王李世民之间明争暗斗,但是他却是一再纵容,意图让二人之间互相制衡,所以并未加以控制。可同时,秦王李世民的拥护者众多,皇太子的威严被挑战得彻彻底底的,最终导致了太子李建成、李元吉与李世民之间的矛盾激化。
于是,李世民选择了先下手为强,他发动政变,也就是所谓的玄武门之变。在这次政变中,李建成、李元吉二人被李世民所杀。随后李世民的军队控制了长安,并声称二人系作乱被伏。
在群臣的支持和拥戴下,李渊被迫将军国大事交由李世民处理,并且于三天后,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在三个月后将帝位传给了李世民。李渊自己则是退位为太上皇,于贞观三年,移居弘义宫。
那么朝臣究竟对于李渊和李世民是个什么态度呢?事实上,朝中的大部分臣子还是忠于李渊的,对于李建成这位皇太子也并没有反对之意。
但秦王李世民的功劳却是不可忽视的,故而臣子们虽有自觉站队的,但是更多的人还是持着观望的态度,不选择得罪一方,不愿意在皇子的争夺中使得自己深陷政治漩涡。
既是如此,在当时的朝廷中,李世民也并未得到所有朝臣在明面上的支持,那么为何在李世民公然发动政变后,却无一人反对,又无一人支持李渊呢?
为何无人站出来支持李渊?
事实上,李渊因为诛杀刘文静而早就失去了大臣们的信任。
刘文静是大唐初期的大将,在大唐的建立过程中,立下了许多的功劳。在建国之后,李渊更是赏赐给了刘文静两块免死 ,可见李渊不是不知道刘文静的功劳有多大。
但是不久之后,因为刘文静被人诬告谋反,李渊便诛杀了刘文静,即便刘文静有免死 ,却依然被李渊给诛杀了。这在当时无疑是在大臣们的心里留了一颗定时炸弹,一个不顾功臣、不顾 的君主如何能够被信任呢?
因此在李世民通过政变掌握了大唐的政治中心之后,臣子们自然明智的选择了顺从,若是真为了李渊去反抗李世民,即便成功了,最后也难以在李渊手上善终。
再来说一说彼时朝中的势力如何
唐朝初期,三大势力集团鼎立,分别是关陇勋贵、关东豪杰和江南士族。
其中的关陇勋贵是北魏西魏时期就形成的一个军事贵族,并先后创立西魏、北魏、周、隋朝,乃至唐朝,可谓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军事集团。
当时李渊从3万人起兵,到占据关中河东,前后不过只用了4个月,再到他正式称帝,更是不到一年。这在中国历代的王朝中可谓是极快的,而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李渊是关陇集团的重要成员,也是关陇集团的新代理人。
在李渊发兵期间,他为了得到关中地区的支持,于是给了关拢和关中集团许多权利,因为只有有了共同的利益,才能够为他的霸业奠定基础。
但是等到李渊称帝之后,朝堂之上却都是关拢和关中集团的人,李渊这个帝王受制于人。于是李渊任用了次子李世民为主帅,并由他来主持统一战争。
李渊最初目的不过是想要通过李世民来吸纳各地的人才,不仅给了李世民荣衔,更是允他自行招降纳叛、开府治事。但令李渊想不到的是,李世民的能力太强,野心也太大,更是藉此机会反客为主,得到了关东豪杰的投靠。这些关东豪杰将李世民视为实现功名富贵的 代表,忠诚的不是李唐皇族,而非李渊,只是李世民。
因此等到李渊实在无法容忍这个儿子的功高盖主时,他已经动不了李世民了。
天策府集团:李世民胜出的重要基础
除此之外,天策府集团也是李世民夺得皇位的重要基础。
天策府,成立于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是彼时的秦王李世民击败王世充和窦建德联军后,被封为天策上将,随后他在洛阳建的府邸。
李世民随后组成了一个五十人左右的随从集团,其中的许多人是来自于被他此前消灭的敌人之中的杰出人物,个个实力国人。
再加上天策府位列武官官府之首,又在十四卫府之上。就连天策上将职位也是在亲王、三公之上,不过仅次于名义上的文官之首的太师、太傅、太保。甚至天策上将还可以自己招募人才作为天策府中的官员,权力极盛。
在武德年间,李世民的天策府势力已经大到可以与东宫太子并行号令唐朝各地官府的地步。而李世民更是身兼诸多政府的加官,其权势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正常皇子亲王所应得的。
但这一切并非是李渊对这个儿子的溺爱所制,更加不是因为李世民的战功,而是李世民自身势力过大,李渊已经无法压制了。
而李世民的势力根基,也就是支撑他与李渊对抗的根本便在于他收拢的这些非关陇势力的精英人才。关陇勋贵有根深蒂固的势力,自然不需要李世民来为其谋求什么,但是非关陇人士则迫切需要在这个新帝国的政治舞台上有所作为,于是他们对李世民极为依靠。
再者,玄武门之变发生的时候,李渊已六十岁了,即便朝中大臣想要支持李渊。一旦李渊不在了,所获得的利益也无法维持太久。相比之下,若是支持李世民夺得皇位,那么将来可以取得的利益就要长远得多了。
因此在玄武门之变之时,朝中大臣几乎都站在了李世民这一方。
小结
一场流血事变反映的恰恰是初唐时期,朝中势力的比拼,以李渊在代表的关陇集团已然不如当初那般强势。而投靠李世民的非关陇人士、关东豪杰逐渐崛起,并最终经过玄武门之变后得以更加稳固。
事实上,对于平民百姓来说,玄武门之变更像是一件幸事,因为自此以后,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上位了。在李世民在位期间,他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使得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李世民统治下的唐代国泰民安、兵强马壮,最终还开创了中国历史上 的盛世——贞观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