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的帝王都长相很奇怪? 跟你聊聊古代那些皇帝的长相
于百姓而言,最“脸熟”的帝王大概是朱元璋。传说“读朱脸”下可通地理:面部轮廓狭长无比酷似台湾岛;上可知天文:因天花留下一堆按12星座分布的麻子……其中脸型更有特色—只挨过天花没挨过天花板,所以不平整;额头和下巴凸起,侧看就是半个括号;正看更吓人,鼻孔朝天,一说话仿佛有四只眼睛瞅着你。
以上传说 真实的就是额头,《明史》说他“奇骨贯顶”。当然,正史所记载的皇帝外貌也不足信。为利于统治,皇帝长相异于常人才有神秘性和说服力,于是史官想方设法地编造神话迷惑和欺骗大众,皇帝在他们笔下大多怪模怪样。
始皇帝之前的大统领外貌就怪得离谱,汉朝王充早在《论衡·骨相》中做过盘点,“黄帝龙颜,颛顼戴午,帝喾骈齿,尧眉八采,舜目重瞳,禹耳三漏,汤臂再肘,文王四乳,武王望阳……”
进入信史阶段也好不到哪里,司马迁说嬴政“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说,“挚鸟膺”是鸡胸,“蜂准”是鼻梁凹陷,“豺声”大概是因气管炎,“长目”是眼睛细长得能看见自己的耳朵。按这说法,嬴政就是头四不像。
描述皇帝的外貌,史官惯用的手法有两个—拟物化和贴牌化。
拟物化的惯例是将皇帝的某个部位喻为神秘或凶猛的动物,以体现其英雄本色。其中龙、虎、豹是热门参照,比如“日角龙颜”“剑眉虎目”“蜂目豺声”……始皇帝用的就是这种手法,此后的汉光武帝和辽兴宗也是“大口,隆准,日角”,“体貌魁梧,龙颜日角”。
贴牌化则是将皇帝喻为远君大圣,如唐尧虞舜等。《论衡·骨相》主角的体貌特征不断在史籍中出现,黄帝、颛顼、尧舜禹一直在你身边从未走远。这手法让人觉得中国皇帝千人一面,只是买了不同的QQ秀。
拟物和贴牌勉强能看,天赋异禀的就有点吓人了。
汉朝开国皇帝长得不算太怪,刘邦“隆准而龙颜,美须髯”,稍微特殊的是他的左腿,“有七十二黑子”。而到刘备,开始基因突变,“手长过膝,目能自顾其耳”。
如果刘备能进剧组,那么晋武帝也能,《晋书》说他也是手长过膝。此外,北周太祖、后周太祖、前秦苻坚、后秦姚苌、南燕慕容垂……史书记载他们个个手长过膝。
手长过膝的刘备是基因突变,而到了南北朝陈朝,整个家族批量生产这种怪物。《陈书》说武帝“日角龙颜,垂手过膝”,宣帝和他的皇后都是手长过膝。
不在正常位置长毛或毛发分外茂密,也是当皇帝的料。晋元帝眉骨突出,左眉骨上方还长了白毛,因此当了皇帝;金世宗的特长是胡子特长,长过腹部;与他有一拼的是晋武帝和北周文帝,两人的头发长到脚后跟;毛发最猛的是汉宣帝,从头到脚都长毛。
毛发长不算特别怪,《晋书》说西凉王吕光“左肘有肉印”。这块肉印很神奇,在他攻打西域时忽然鼓了起来,变成两个肉字—巨霸。种种迹象表明他要发达,正好前秦完蛋,他直接在西凉当了霸王……
胳膊长字不算霸道,身上长麟才是王道。隋文帝生下来就长麟,脑袋上还冒出一根龙角,把他母亲吓得失手将他摔到地上。可能他被摔到烧烤篦子上了,长大后脑门上一直有五条印子—“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他的手纹比额头更有趣,手纹一般是“川”字,而他的是“王”。
身上长麟的皇帝集中于南北朝。北魏孝武帝和南齐高帝都是全身有鳞,更牛的是北齐文宣帝:黑皮,宽脸,尖下巴,身上有鳞,八个脚踝。制造这个怪物的是北齐高祖,他长得不怪,“目有精光,长头高颧”,最漂亮的是“齿白如玉”。
南北朝“怪物之最”是梁武帝。《南史》中说他生来就带一道异常的光,相貌超级怪:额骨隆个大包,面部如龙,回头如虎望重山,舌纹为八字形,脖子冒光,身体对着太阳却没影子,两个髋骨并生,右手有个“武”字。
最后登场的是辽太祖。他生来就像三岁小孩那么大,下地就能爬,三个月就能跑,过百日后张口就能说话。他自称左右有神人护卫,然后谈论国家大事都能未卜先知。当时他的大爷处理部落事务,有疑难就去找他咨询。
辽太祖目光炯炯,脸型是连葫芦兄弟不敢碰的时尚锥子脸—“额宽颊瘦”。成年后的他身高九尺,能开300斤的大弓。箭靶子是谁?后汉高祖!《五代史》说他“目多白睛”,就是说他的眼睛除了中间一小黑点,其余全白,像只有10环和1环的射击靶……
皇帝长相如此荒诞,大概是因为他们受天命而治天下,尽显神秘、威严和与众不同,以接受民众膜拜,从而巩固统治。而史官对他们外貌特征的表述则是一种很复杂的文化现象,深受巫术、宗教、典籍、文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