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翅膀的不一定都是鸟!,看看那些远古“空中霸王”吧

时间:2018-03-05 19:23:52 来源:蝌蚪五线谱
  原标题:长翅膀的不一定都是鸟!,看看那些远古“空中霸王”吧
 
  继去年古生物学家在琥珀中发现古鸟类遗体之后,琥珀又立大功了!最近,古生物学家在北京在缅甸琥珀中发现了一只目前为止最完整的古鸟,但仅有一只蜂鸟大小。当今称霸天空的鸟类,崛起于恐龙灭绝之后,在恐龙灭绝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鸟类当时只能偏居一隅。因为长翅膀的不一定都是鸟,那时还有不少天空霸王!
 
  石炭纪的巨型“战斗机”——巨脉蜻蜓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3亿年前的石炭纪的话,那么,应该是“富氧”。
 
  石炭纪的大气含氧量高达35%,是今天大气含氧量(21%)的1.6倍。用气象说,那时候一次暴雨前的闪电就可能引发森林大火。
 
  如此丰富的氧气,造就了一个可怕的结果,那就是让昆虫变成巨型怪物!
 
  要知道,许多昆虫和节肢动物并非像我们人类一样依赖血液摄取氧气,而是直接用它们身体内的“小气管”采集氧气。这种摄氧方式,在大气含氧量较高的环境下,会使昆虫的体形大得吓人。虽然这只是“巨型昆虫说”的一个理论,但理论的阐述者Robert Bernard还是赢得了不少支持者。
 
  长达3米的节胸蜈蚣再可怕,也只能在陆地上横行,害怕还可以逃跑。但面对翼展达0.65——0.7米的巨型蜻蜓——巨脉蜻蜓,我们可就要倒吸一口凉气了。因为它具备了现代蜻蜓所在差翅亚目的特点——结构超精密的复眼,能够准确的定位猎物。再加上巨大的体形,巨脉蜻蜓在石炭纪的天空中像一架巨型战斗机,除了昆虫和节肢动物,就连刚刚登陆的脊椎动物——两栖类都成为它们攻击的目标。
 

  巨脉蜻蜓(来源:黔农网)

  和现代蜻蜓稍有不同的是,巨脉蜻蜓这架“战斗机”双翼的弯曲、扭转实现飞行,而是平展双翼(或有轻微扭动)实现飞行,类似于滑翔。

  这些家伙在石炭纪末期渐渐走上灭绝,推测原因之一是大气含氧量的下降,所谓“成也氧,败也氧”。

  二叠纪的林间 “隐形机”——空尾蜥

  如果你看过英剧《远古入侵》,在形形色色的恐龙之外,一定会被剧中一只迷你“蜥蜴”吸引。它叫“Rex”,是从2.6亿年前的二叠纪穿越而来的雄性空尾蜥。它一开始被人们误认为是恐龙,而且能“扇动”一对翅膀飞行……

  其实,《远古入侵》对空尾蜥的描述有一半是错误的。

  空尾蜥不是恐龙(剧中认为空尾蜥是侏罗纪虚骨龙类的祖先),我们乍一看倒是觉得这家伙更像现代的蜥蜴,可它虽然名为“蜥”,和蜥蜴的关系却也相距甚远,那它到底是什么动物呢?

  空尾蜥与恐龙、蜥蜴一样,属于双孔类爬行动物,顾名思义,它的头骨中有两个颞颥孔,有助于形成更强大的颌部。但就目前的系统发生观点,空尾蜥独立于蜥蜴和恐龙之外,并且和蜥蜴、恐龙的共同祖先是姊妹关系,所以说资格是相当老的。

  与空尾蜥的身份相比,剧中更扯的是对空尾蜥飞行的描述。

  空尾蜥肢体两侧各排列着一组棒状“骨骼”,将两侧的皮肤衍生物撑起,看起来就像一对翅膀。但这“骨骼”可能不是真正的肋骨,而是一种特化的真皮骨骼。这种结构不可能支持空尾蜥像鸟类一样扇动翅膀飞行,而是僵直地滑翔。

  空尾蜥复原图(来源:维基百科)

  空尾蜥体形娇小,长仅为40cm,以及扁长的身体,据推测它外表为翠绿的鲜艳颜色,有助于在林间隐形。这一切使它像一架小小的隐形机,不动声色地追击昆虫。

  三叠纪的无敌“轰炸机”——翼龙

  从2.28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到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长达1.6亿年的时间里,在主龙类爬行动物中,有一支翼龙的家伙制霸整个天空。

  它们的头骨中空,胸骨可以自由旋转,两个前肢的“无名指”分别伸长,与脚踝处通过一层薄薄的翼膜连成一体,与前代飞行动物相比,它的翼膜更适于飞行。

  翼龙(来源:维基百科)

  翼龙就是靠这对翼膜称霸中生代的,由于翼膜发轫于第四指,因此有古生物学家形象地称翼龙是靠“无名指统治天空”的。

  以前,古生物学家认为翼龙翼膜构造简单,但其实很复杂。

  翼膜主要分为三个基本单位。第一个是“前膜”,大部分附着在前臂和翅骨之间,是飞行过程中 接触到空气的部位;第二个是胸膜,由第四指延伸到身体两侧,构成了翼膜的主体;第三个是尾膜,由身体两侧延伸到后肢,但并未连接尾部,尾部单独起着控制方向的作用。

  复杂的翼膜结构让很多学者推翻了对翼龙只能“滑翔”的论调——这样的结构是有主动飞行的可能性的。尤其到了晚白垩世,翼龙进化出“头轻、身体轻”的优点,加之当时大气密度一度高升,更有利于翼龙主动飞行。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晚期翼龙有这种可能性,但晚三叠世及早侏罗世的翼龙普遍具有头骨重、翅展小等缺点,只能借助风力滑翔。

  侏罗纪的迷你“滑翔机”——翔兽

  你知道谁是第一只飞上天空的哺乳动物吗?

  大多数人第一反应肯定是蝙蝠。蝙蝠的确是当今少有能够主动飞行的哺乳动物,且资格够老,早在5000多万年前的始新世就出现了,但在会飞的哺乳动物中只能算个后辈。

  那鼯鼠呢?鼯鼠也是少有能和飞翔沾边的哺乳动物,但它的资历比蝙蝠还浅,出现在渐新世,只有3000多万年的历史。

  让我们沿着蝙蝠生活的年代上溯7000万年,在恐龙称霸地球的白垩纪早期,距今约1.25年前,在林间生活着一种身长12~14厘米的小型哺乳动物,它的外貌像是蝙蝠和鼯鼠的合体,浑身覆盖着毛发,张开四肢间翼膜,轻松地从一棵树滑翔到另一棵树上……

  远古翔兽复原图(来源:维基百科)

  这种会飞的哺乳类老祖宗发现于2006年的内蒙,被古生物学家命名为“翔兽”,它生活的年代,连鸟类的祖先还在艰难地学习着飞行,它却已经飞上蓝天。

  翔兽并不能像蝙蝠那样主动飞行,但由于身形娇小,翼膜极大,可以自由的在林间滑翔,与鼯鼠的生活习性极为相似。

  那么问题来了,在翼龙制霸天空的年代,弱小的哺乳动物为何铤而走险,走上天空呢?我们都知道,白垩纪的物种多样性是地球史上 的,面对地面生存压力,不具有体形优势的树栖哺乳动物(翔兽的祖先)习惯了在林间跳跃,最终渐渐学会了滑翔。

  白垩纪的炫彩“侦察机”——小盗龙(四翼恐龙)

  恐龙是个神奇的物种,称霸大地,上山下海无所不能,灭绝几千万年了还为好莱坞的票房贡献着极大的力量。那么,恐龙能飞吗?答案是肯定的。

  若你急着说,对对,会飞的恐龙多着呢!风神翼龙、夜翼龙、无齿翼龙……对不起,全部错误,翼龙类不属于恐龙,恐龙只包含蜥臀类和鸟臀类两大分支的爬行动物,找会飞的恐龙,必须从这两支里来找。

  在1.3亿至1.25亿年前的早白垩世,在今天的中国辽宁省生活着一种身长不足40厘米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它们身披华丽的羽毛,前后四肢都被羽毛覆盖,外形和鸟类极为相似,却因后肢也覆盖着羽毛,而像是比鸟类多长出一对翅膀,因此被形象的称为“四翼恐龙”。

  小盗龙复原图(来源:维基百科)

  古生物学家根据小盗龙的骨骼化石推测,它极有可能是一种树栖恐龙,且可以利用四个长翅膀的肢体滑翔,不过类似于鸟类翅膀的飞羽并非长在前肢,而是长在后肢上。

  小盗龙与人类体形对比(来源:维基百科)

  虽然还不是真正的鸟类,但小盗龙和鸟类具有紧密的亲缘关系,为鸟类的树栖起源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