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法则 火星生存要面临哪些问题?(3)
利用这套再生水回收系统,国际空间站内收集的水分经过过滤、净化后循环利用。有位航天员曾经形象地说过,在国际空间站上,我今天喝的咖啡就源自昨天喝下去的咖啡。个中含义,想必你懂的,在纪录片荒野求生和地震救援中,很多人甚至靠喝尿液才得以生存下去。其实,这一幕每天都在国际空间站上演……
除了住所、食物和水,在火星上生存还有一项重要的条件:氧气。火星上没有氧气,马克无法随意进行舱外活动,他必须随身携带氧气补给。月球生存未来所需的氧气或许要依靠钛铁矿和氢气的氧化还原反应生产水,然后用水来电解产生氧气。火星生存所需的氧气也来自于水的分解,以电解方式分离水分子中的氧气和氢气,这套制氧设备已经成功用于国际空间站。氧气释放到空气中用于维持生命,氢气则进入制水循环系统。
4.火星农场——改造火星土壤
《火星救援》中,航天员马克是一位植物学家,他被选中作为航天员登陆火星的原因是为了研究火星引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筛选可以在火星上存活的植物。
要想种植作物,首先需要培养土壤。火星土壤与地球土壤的物质组成基本相同,但是地球土壤里有微生物群落,某些特定的养分只能通过微生物来提供,而火星土壤中没有微生物。因此,马克带着少量的地球土壤和一把种子登陆火星,希望试验不同比例的火星土壤与地球土壤混合来种植作物。
但是,马克只带了一小盆地球土壤,以及地球上最顽强且最容易种植的作物种子——几种野草和羊齿草,只是为了把它们作为测试作物。火星上没有有机物和微生物。影片中,马克把所有能找到的有机物收进厨余桶都储存起来。按照之前的任务设计,航天员的粪便经脱水、灭菌后装进密封袋里,再遗弃到火星表面。
但现在,这些粪便将发挥重要作用。马克甚至出舱捡回队友们之前遗留的完全脱水干燥的粪便,虽然这些粪便已经完全不含微生物了,但还有复杂的蛋白质。马克找了一个大容器,加水并加了一点自己的粪便,接种微生物后即可大量繁殖,味道越臭,表示微生物繁殖得越好。(温馨提示:有心理障碍者,观影前请做好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