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减肥乱象调查:初中女生因身材焦虑饿瘦到七十斤(2)
记者在此次调查中发现,社交平台上,有部分自称“营养师”的账号,直接发帖宣传鼓励未成年人“饿瘦”,比如“胖孩子饿瘦30斤,只需4周”“饿一饿,孩子长得更高”等。还有部分账号将“带货”融入所谓的减肥经验分享帖中。比如在某声称专注于青少年减重的营养师视频中,一名未成年人拿出某款“鸡肉膳食丸”吃得不亦乐乎,背景音则开始讲述这款代餐产品的营养性与饱腹性,“零脂零卡,加速减肥”。
对此,北京某三甲医院营养科一名医生告诉记者,青少年阶段是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对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需求极为旺盛。盲目减少食量或食用“三无”减肥食品,会导致重要营养素摄入不足,不仅会影响青少年身高增长、降低身体免疫力,还可能导致智力发育迟缓。
“目前市场上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减重服务,为了保障儿童的健康和权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减肥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虚假宣传、非法行医等行为,特别是提高儿童减重师等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和服务标准。”邓勇说,推崇“白幼瘦”审美的商业力量,可能是减肥机构、医美机构、主推“小码”服装的流行品牌,它们无一例外能从这种审美思潮中获益。这些商业主体通过传播身材焦虑扩大市场影响,但缺乏对牺牲消费者健康应有的反思。
邓勇还提到,学校和家庭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健康教育,普及科学的减肥知识和健康观念,让他们了解过度减肥的危害;要培养青少年的健康生活方式,鼓励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增加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要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在减肥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价值观。
在2025年4月3日召开的国家卫生健康委例行发布会上,北京医院主任医师潘琦介绍了健康减肥的方法。
在饮食方面,潘琦建议公众进食时计算总热量,超重和肥胖者要把每天的总热量减少500大卡,在保证食物多样性的同时,多食用蔬菜,在碳水化合物供给中,保证主食占比50%—55%,多吃粗粮,规律进餐,晚上较早进餐。
此外,适当减慢吃饭速度,调整进餐顺序,在增加饱腹感的同时降低总热量摄入,还能避免出现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在运动方面,潘琦提醒,运动并非时间越长、强度越高越好。
建议公众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运动,选中等量和中高强度的运动为宜。
除了有氧运动以外,还要加入每周2—3次的抗阻运动。八段锦和太极拳兼具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平衡训练和柔韧性训练,是很好的运动方式,建议大家把运动融入日常生活,长期坚持。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自法治日报、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