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 “二月二,龙抬头”的相关知识你知道多少
据古籍记载:“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谓之熏虫儿,谓引龙,虫、虫不出也,帝京景物略。”《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
“二月二日,古之中和节也。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 《燕京岁时记》
“二月二日,各村疃社醵钱献生,谓之“扶龙头”。提壶汲井水注之,曰“引龙头”。《大同府志》
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
关于“二月二”的起源:
神话版:武则天篡位称帝,惹怒了玉皇大帝,于是他使出了报复用杀手锏,那就是就是三年不下雨。有条小龙见到百姓们心里苦,就偷偷下了一场雨。玉帝大怒,将小龙压在山下,还说要在金豆开花的时候才能放他出来。有位老农发扬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号召大家将炒开花的玉米撒的满地都是,对空中大喊“金豆开花了”,玉帝猛一看好像确实如此,就把小龙放了出来。小龙抬头飞上空中,这天正好是二月二。
不过这个传说与事实不符,玉米原产于美洲,明朝后期的中国才有,所以唐朝农民炒炒黄豆还差不多。
地理版:二月二是惊蛰之后,地下的蛇、蚯蚓等动物从冬眠中醒来,这些长条形动物是龙的原型,所以“虫抬头”就变成了“龙抬头”。
天文版:原来古人认为天上的东西南北对应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兽,每个区域有七个星宿,而二月二这天正好是东方青龙七星宿从东方地平线上开始上升的日子。
二月二剃龙头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另外,在我国民间流传着"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而中国人素以龙为图腾,这一天"剃龙头",体现出人们祈求神龙赐福的美好愿望。
寓意:
"二月二、龙抬头",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那么,"龙" 在哪里?它是怎样"抬头"的?天文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说,与古代西方天文学不同,中国把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
所谓"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宫;"太微垣"象征行政机构;"天市垣"象征繁华街市。
角、亢、氐、房、心、尾、箕
这三垣环绕着北极星呈三角状排列。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说,东方的星象如一条龙,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鸟,北方的星象如龟和蛇。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天空的星象也随着季节转换。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苍龙显现;春夏之交,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头;秋冬之交,朱雀上升。
苍龙头部"角宿"上有两颗星:角宿一和角宿二,代表苍龙头上的两只犄角。"角宿" 之后的四颗星是"亢宿",亢是龙的咽喉,在咽喉下面有四颗星排列成一个簸箕的形状是"氐宿",代表着龙爪。龙爪后面的房宿、心宿、尾宿和箕宿分别代表了龙的心脏和尾巴。
相关诗句:
二月二日 (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二日 (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游洛源 (唐·韩琮)
旧苑新晴草似苔,人还香(一作乡)在踏青回。
今朝此地成惆怅,已后逢春更莫来。
二月二日梦中作 (宋·陆游)
零落蔷薇委道傍,更堪微雨渍残香。
象床玉尺人何在,肠断新裁锦一方。
二月二日太常致斋晨起呈景仁次道二同舍 (宋·司马光)
官舍春萧瑟,朝来尚薄寒。
人虽繁陌上,尘不近门端。
已负踏青约,仍无举白欢。
凭君御沟上,试折柳条看。
二月二日行药城下 (宋·李龏)
病怀欢易失,胜践负流年。
行药到城下,看春立水边。
小花双蝶闹,秃树一鸥眠。
弦管同羁旅,今辰几处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