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县岫云土鸡:时光也能卖成钱
时间:2015-09-30 09:00:34 来源:川北在线(guangyuanol.cn)
原标题:苍溪县岫云土鸡:时光也能卖成钱
三年生长期的鸡卖到城市228元一只,农民纯收入可达100元以上,回归传统养殖,改变的不仅仅是价格,也带来了贫困户脱贫方式的根本改变——
三年生长期的鸡卖到城市228元一只,农民纯收入可达100元以上,回归传统养殖,改变的不仅仅是价格,也带来了贫困户脱贫方式的根本改变——
岫云土鸡:时光也能卖成钱
时光鸡、岁月鸭、年华猪,苍溪县岫云村的家禽都有个与时光有关的“昵称”。
岫云的鸡鸭猪不论斤头,按年龄售卖。确切地说,是按“生长周期”售卖,时间越长越值钱。
这几乎颠覆了传统的市场交易方式。“时间对原生态农产品的生长极为重要,按生长周期计价,从根本上杜绝了生产者急功近利的原始冲动。”岫云村支书李君告诉记者。
李君把这一理念付诸实施,不仅带领偏远的岫云村逐步走出贫困,更催生出国内 小农经济领域的P2P+O2O平台“一品一家”。目前已吸引上百个城市家庭和10多家爱心企业参与,解决了包括岫云村在内的40个村子的近千位留守老人农产品销售问题。
21日,面对记者的采访,李君坦言,让他备感骄傲的不仅仅是越来越多的人走出了贫困,而是他们“实现了有尊严的脱贫和可持续地致富”。
岁月沉淀入口知味
在岫云,纳入一品一家平台的农家门上都有一个 的条型码。买家则通过手机客户端,动一动手指就可远端察看。
通过脚环、耳标,实时生产情况可以 到每一只鸡,每一头猪。
一年生长期的鸡售价188元一只,两年的售价208元,三年的售价228元。这样的售价并不便宜,但“只要一上线就几乎认购一空。”李君告诉记者,城里人往往花钱也不一定能买到货真价实的原生态农产品。听说按生长周期卖,大家都很放心。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李君坦言,以前喂饲料、搞圈养,都是为了上斤头,早出栏,甚至在买卖当天给鸡喂食给猪下面,也是为了增重赚钱。现在以生长期作价,农户自觉自愿就不再喂饲料了。记者在村民侯俊益家看到,他家的鸡除了喂点米糠就是满山啄食,他家的猪则是喂自己种的南瓜红薯,“既节约成本又省人力,哪个去喂饲料,等于往水里扔钱哟!”
一只饲料鸡半年成熟,入村的收购价不过40元左右,除去饲料钱,农民挣不了几个钱。而一只散养一年的土鸡,一品一家的收购价80元,翻了一番。
“这样算下来,谁还去做那赔本的买卖。”侯俊益说。
老有所为赚钱自足
岫云村60岁以上的留守老人占三分之一,50岁以上的超过一半。无技术、缺劳力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如何在这样的空心村实现脱贫致富?
去年,四川省农村人均增收600元,而岫云村人均增收达800多元,13户脱贫。
李君算了一笔账,四川省贫困户每年有3000元补助款,每户可采购仔猪4头,鸡鸭各30只左右,保守按80%存活率估算,以一品一家的保护收购价,总收益可达16400元,除去扶贫本金,收益13400元。
在李君看来,传统散户养殖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因发展二次返贫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去年初,侯俊益养的猪遇到肉价下跌,“成本都没收回来,而加入一品一家后,光养猪纯收入就达到6000元,老人这才恢复了发展信心。”
更重要的是,原生态养殖对劳力需求不大,卖出的产品价格还高三成以上。“这种发展模式更适合老龄化的村庄。”李君说。
村里的陈久钦老人在家带孙儿,以往养点鸡鸭自给自足,加入一品一家平台后,在公司指导下,他养殖的鸡鸭猪加上土蜂蜜,一年收入近2万元。“这个钱挣得轻松,还没风险。”而侯俊益 兴的则是,“不靠儿女拿钱过活了,每年还能存点钱。”
有尊严和可持续
“扶贫首要是扶志,有了动力和信心,扶贫才有可持续性,也才能让贫困户有尊严地富起来!”采访中,李君一再向记者强调“有尊严地脱贫和可持续性致富”。
岫云村村民李远志是特困户,以往也接受过帮扶和捐赠,虽然能在一定时间内缓解生活压力,但却始终难以摘掉贫困的帽子。
他制作的菜籽油虽然产量不高,但质量较好,由于是特困户,一品一家在收购时给出了10元的价格,这比日常价高了2元。以目前70斤计价,他比同村人多收入150元左右。
不仅如此,他养的猪卖的总价也比同村人高100元。李君告诉记者,在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村里贫困户和残疾人的收购价都上浮一到两成不等。且以此类推,年年有增长。“持续正向引导,不仅 调动了贫困户的积极性,也让他们能够力所能及,靠自己的力量有尊严地富起来。”
在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户中间,李君正在酝酿“爱心拍卖”的方式来实现这类特殊人群的脱贫。“他们也许一年只能养一两只鸡,但也是劳动付出,社会企业的爱心可以通过参与拍卖的方式实现持续救助。”
记者手记
在岫云村,记者为“有尊严地脱贫和可持续地致富”所震动。
在扶贫攻坚走到决战决胜的关键之时,瓶颈效应日益显现。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有一部分贫困户对脱贫缺乏信心与斗志,个别人不同程度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有尊严地脱贫和可持续地致富正是针对这一现象提出来的。
无论是捐赠还是项目,如果缺乏脱贫主体,无法发挥效应,更无法持久。
在岫云村,就曾经有村民集体反对个别因懒致贫的贫困户白拿国家资金与项目。把补贴放到产品中,对贫困户提高收购价格,甚至采取爱心拍卖的方式,极大限度地调动了脱贫主体的积极性。
在岫云,老百姓挺直了腰杆,他们说,国家再有钱,也是国家的,我们要在国家的支持下最终凭自己的能力脱贫。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