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心》大结局剧透!还有两个悬念未揭晓 周筱风的一个举动最奇怪
林逸有严重的家族遗传病史,父亲因此英年早逝,哥哥林海病痛缠身多年,作为家庭成员,林逸既为他们揪心,也为自己的身体忧虑,不知哪一天就会发作。
无独有偶,护士长怀孕之后,检查出胎儿也有类此之症,孩子出生后,可能与病痛伴随一生。为此,林逸坚决反对护士长生下这个孩子。而周筱风却指责林逸的说法不对,主张护士长把孩子生下来。
那么,几者之间,谁对谁错呢?
在剧中,多数人反对护士长生下这个孩子,周筱风的观点与众人相左,这是令人奇怪之处。也是第一个悬念。众所周知,周筱风是一位医术高超,十分理性的男子。他的坚持,应该也是基于理性判断吧?
对此,一位文化学者说,“儒家文化和其它文化的区别之一,是人们对家族、对后代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如果父母认为孩子出生后,孩子不快乐,生活的不幸福,就会产生不生这个孩子的想法。而其它文化则不同,认为孩子的到来并父母想要,而是冥冥中某种力量的推动,所以顺其自然。”
这两种结果,并无优劣之分。那么问题在哪里呢?
周筱风对林逸说,“若干年以后,现在解决不了的技术难点,那时可能就解决了。所以,你的顾虑是多余的。”
这话并不能说服林逸。几十年前,林逸的父亲早逝,几十年后,他哥哥又将步父亲的后尘。当年的技术难点并未攻克。人生,有几个几十年呢?有几个几十年足矣等待呢?
那么,周筱风的想法是否过于乐观呢?但这仍然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一位教授对女儿说,“你们这代人比我们这代人幸福,可以天天学习,真棒。”她女儿却道,“我们这代人才羡慕你们,你们太幸福了。你们感受不到我们的痛苦,每天早上七点十分坐到教室,要坐到下午五点半,晚上回家写作业要到十一点半。妈妈,这不是一天,这是十二年。”可见,她女儿的说法也没有错吧?
而这就要归结到一个焦点上,人这一生,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形态存在更好?
在古代,有一句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还有一句话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稻梁谋。”也就说,所有的努力、付出,是为了拥有更多的财富,实现物质上的富有。如此,那些没有成为“人上人”的人,是不是就属于人生的失败者呢?而这,难免会令许多即将当父母的人望而却步吧?
林逸反对护士长生下这个孩子,从某个角度讲,也是基于此吧?你干嘛要生他下来?在激烈的竞争中,孩子先天不足,必然落败。成不了“人上人”,甚至是“人下人”,你这个做母亲的将来会开心吗?孩子会快乐吗?
从这个角度出发,周筱风的举动更加让人觉得奇怪吧?他是有亲身体会的,小时候被母亲抛弃,长期笼罩在不幸的童年阴影中,直到成年以后也未能摆脱,郁郁寡欢。
那么,真正的问题出在哪里呢?
人生的目标不止一种,人生的存在形态应是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一位母亲骄傲地说,“别人的孩子是来争光的,我的孩子是来报恩的。有什么可比的?谁说谁的孩子就比谁的差?”
对此,一位教育学者说,“我们最应该解决的是好奇心的问题,要让所有的孩子首先对这个世界有热爱、有追求、有探求未知的渴望,有感知、体验世界真奇妙的欲求。”如此,每个人的人生旅程都将不一样,每个人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又怎么会发出“人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好工作是怎么样的?钱多活少离家近”的感叹呢?
如果周筱风就此接纳了方竹清,是否可以反证方竹清当年没错呢?她的举手之劳,不正是当年抛弃周筱风的万千收获之一吗?她一直在替自己辩解,未向周筱风说过一句对不起。在她的潜意识中,她并不认为自己有错吧?以她的认知和性格,会不会在大结局向周筱风道歉,这是一个最大的悬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