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陇西》结局:正值壮年的荀诩和诸葛亮同一天病逝 原来背后另有深意

时间:2022-05-07 17:57:15 来源:今日头条
  原标题:《风起陇西》结局:正值壮年的荀诩和诸葛亮同一天病逝 原来背后另有深意

  荀诩是《风起陇西》原著里面,最为单纯的角色。

  他有智谋,却不阴险;他重情义,却不软弱;他有理想,为追寻真相誓不罢休,但他不古板,有幽默豁达的一面。

  可就是这样一个趋于完美的男人,结局却并不圆满,反而死得蹊跷,令人不忍细想。

  追查“烛龙案”

  蜀汉高层出现曹魏间谍,代号为烛龙,荀诩身为靖安司副司尉,恪尽职守,为了揪出烛龙这只大老鼠,荀诩不肯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却仍然一筹莫展。

  《风起陇西》原著里,狐忠才是烛龙,荀诩起初并没有怀疑过他,因为狐忠是荀诩的好友,还给荀诩提供过烛龙的线索,荀诩办案“灯下黑”,忽视了狐忠几次“帮助”他的真实意图。

  狐忠把冯膺和五斗米教的关系透露给荀诩,荀诩怀疑冯膺有可能是烛龙,因为五斗米教暗中为曹魏传递情报,冯膺明知道五斗米教的行踪,却隐瞒不上报,实属可疑。

  荀诩安排高堂秉用美男计诱惑五斗米教的女间谍柳萤,柳萤坠入情网,对高堂秉知无不言。

  柳萤向高堂秉提到,冯膺在追求她,冯膺是有家室的,却在见到妙龄少女柳萤后,不惜花重金送她礼物;冯膺知道柳萤是五斗米教的教徒,却暗中保护她,给她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

  柳萤还把冯膺送给她的簪子给了高堂秉,因为她的心已经全部都给了高堂秉,她愿意为了高堂秉,拒绝其他男人的示爱,她的一片痴心,却成了高堂秉利用她的工具。

  高堂秉将柳萤的话全都告诉了荀诩,荀诩和高堂秉里应外合,活捉了柳萤等人,柳萤看穿了高堂秉的真面目后,彻底寒了心,柳萤刺伤了高堂秉,随后决绝自杀。

  然而荀诩却没有在冯膺身上查到太多东西,狐忠转移荀诩的视线,让他查冯膺,只是为了给自己当“挡箭牌”,冯膺除了和柳萤的“桃色事件”之外,并没有太大的过错,冯膺被贬了官,荀诩破获烛龙案的线索,一度断裂。

  曹魏派来的间谍糜冲,在荀诩的层层防控之下,还是偷走了军技司的弩机图纸,蜀汉的弩机新技术,在战场上表现出色,早就被曹魏惦记上了。

  荀诩跟随糜冲,追查到了蜀汉的草料场,糜冲偷走图纸后,图纸跟随运送粮草的车送了出去,糜冲被烛龙灭口,荀诩还是来晚了一步。

  弩机图纸被盗,荀诩满盘皆输。


  被贬去东吴
 
  荀诩被“批斗”后,诸葛亮召见了他,丞相在荀诩心中的地位,是崇高伟岸的,荀诩之前仅仅在人多的集会上远远见过诸葛丞相,却从没有单独谈话的机会,《风起陇西》原著里写道:
 
  “诸葛丞相的超凡气度、才华和人格魅力让他不仅是一位强势的领袖,还是一尊神秘的大众偶像。”
 
  荀诩见诸葛丞相的那天,觉得树叶都散发出阵阵清香,他略显紧张地走进了诸葛亮的房间,室内放着很多文书,却整齐有序,头发花白的诸葛亮借着油灯,批阅着文件。
 
  诸葛丞相就像一位亲切的宽厚长者,没什么架子,荀诩这才放松了不少,诸葛亮对荀诩说,“评议”(批斗)只是例行公事,诸葛亮还为此向荀诩道歉,荀诩受宠若惊。
 

  诸葛亮说:
 
  “你知道,身为领导者,我必须寻求某种程度的内部安定,这种安定往往是需要付出牺牲的。这一次是你很不幸地成了这种安定的牺牲品,你要怪就怪我吧。
 
  我对此感觉到很抱歉,因为我知道你是无辜的,但我必须批准他们这样做。你知道,一国的丞相不那么好当,他没法让所有人都满意,但必须得让大部分人满意。”
 

  诸葛丞相向荀诩这种小官员道歉,荀诩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回答,他结结巴巴地说:
 
  “诸葛丞相,我……我确实没能阻止图纸的泄露,这是我的失职,没什么可辩解的。我会对这一次的失败负起责任。”
 
  那时荀诩以为诸葛丞相是为评议之事道歉,没想到诸葛其实另有暗示,诸葛愧疚的是,烛龙本就是他一手安排的,荀诩也被他利用了。
 
  丞相以图纸失窃的理由把荀诩贬去了东吴,明贬暗升,荀诩继续在东吴打探情报,意外获取了烛龙的新线索,荀诩在东吴待了一年多,回到蜀国后,和陈恭联手破获了烛龙案。
 

  揭开真相
 
  烛龙竟然是荀诩的好友狐忠,荀诩抓住狐忠后,又恨又恼,狐忠却主动对荀诩说,自己这么做,是为了汉室,他从来没有背叛过蜀国。
 
  狐忠为李平(原名李严)效力,暗中怂恿李平叛变,实际上是诸葛亮授意的,诸葛亮才是幕后的真正推手,诸葛亮说,与其让曹魏自己发展间谍,还不如亲手给他们送一个,狐忠就是诸葛亮安排的“魏谍”。
 

  狐忠为曹魏传递假情报,还顺便获取了曹魏的行动计划,一举多得,糜冲偷走的弩机图纸,其实早就被诸葛亮调包了,糜冲为了这份图纸丢了性命,图纸送到曹魏后,却没有派上用场,糜冲之死,是曹魏的一大损失。
 
  诸葛亮之所以让狐忠策反李平,是因为诸葛亮和李平均为先帝的托孤大臣,李平能力不足,却总想和诸葛亮平起平坐,两人的政治意见也不统一,李平掣肘诸葛亮北伐,诸葛亮为了稳定国内局势,只好对李平下手。
 
  《风起陇西》原著里,狐忠对荀诩说:
 
  “最开始的时候,李平表现得很正常,我也不认为堂堂一个大汉中都护会做出叛逃这样的事情来。但后来李平的部曲被逐渐分配到其他部队,而他本人则被委任分管后勤粮草督运,李平整个人从此变得焦躁不安,容易发脾气。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探后,我向他冒险表露我魏国间谍的身份,他最初的反应很暧昧,没有喝令军士把我拿下,只是警告我不要出去乱说。从那时候起,我就知道这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实还有希望。”
 

  李平在蜀汉地位尴尬,在狐忠的渗透游说之下,李平的心慢慢动摇了;而荀诩又得到了诸葛亮的指示,让他留心李平,荀诩的调查,让李平很有压力,李平觉得与其在蜀汉被人怀疑,郁郁不得志,还不知另寻出路。

  正如狐忠所说:

  “有时候适度的外部压力反而能促使一个人更快地转变。历史上很多例子可以证明,当一名企图叛逃者犹豫不决的时候,安全部门的压力往往会产生反效果。”

  荀诩也是诸葛亮大局的一枚棋子,荀诩嘴上说这是为了蜀汉的利益所必须的,但“被当作工具使用”的嫌恶感始终挥之不去。诸葛亮在荀诩心目中,也由“神人”跌落为了“凡人”。

  李平果然掉进了诸葛亮的圈套,选择了叛逃,诸葛亮早有防备,顺利抓获了李平,但诸葛亮没有提李平叛变的事,而是以李平粮草运输不力的小错,贬去了李平的官职。

  诸葛亮还答应李平,日后会再次启用他,让他耐心等待,李平感激诸葛亮的包容,苦苦等待诸葛亮的安排,没想到李平还没有复职,诸葛亮就因病去世了。

  诸葛亮一死,李平觉得自己复职的希望彻底破灭了,也便郁闷而死。

  陈恭正是看清了朝堂上的暗潮涌动,才拒绝出任军谋司司丞,而是被调回成都任谏议一职,低调地过着日子。

  巧合的是,诸葛亮病逝的那一天,荀诩也染病离世,要知道,荀诩正值壮年,却蹊跷离世,原来背后另有深意,真相太残忍。


  其一,诸葛亮病逝,代表着蜀汉人民信仰的破灭,蜀汉败局已定,荀诩和李平相继离世,是信念崩塌的结果;
 
  其二,荀诩聪明果敢,是 看透诸葛亮心机的人,只有荀诩死了,诸葛亮才能保护他光辉的形象,延续千年万年,所以有读者说,荀诩病逝,是诸葛下的手。
 
  《风起陇西》原著里,诸葛亮不再只是鞠躬尽瘁的圣人,他有了人性的弱点,我个人认为,作者马伯庸并没有抹黑诸葛亮,而是合情合理的想象加工。
 
  任何处于那个高位的人,都不可能单纯得像白纸一样,诸葛利用狐忠和荀诩制衡李平,荒诞的“烛龙案”,讲透了人性的复杂。
 
  这才是诸葛亮的高明之处。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