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月明》被朱元璋两次点名的太子侧妃吕氏 除了朱标,人人都在防备她
朱元璋两次点名
就在朱元璋为了照拂二儿媳秦王妃的心情时,特意嘱咐太子,让太子妃常氏好好挑几件礼物送给秦王妃,但太子的回答却是已经如此做了,但不是常氏所为,而是侧妃吕氏。当时的朱元璋就满脸疑惑地问,“吕氏,常氏呢?咦,你这俩媳妇呀?”
其实,朱元璋的潜台词就是太子呀,你的正妃侧妃明争暗斗成这样了,还真是你这太子的本事呀。
吕氏身为侧妃,原本就没有资格出面招待客人,而且常氏是大将常遇春之女,娘舅还是蓝玉,这样的背景也是吕氏不能望其项背的。但吕氏还是借助常氏的娘舅欺辱了秦王妃的大嫂这件事露了脸,甚至还一身正红示人,但在妯娌之间连声“大嫂”也不配,只能称她为“姐姐”。
朱元璋第二次点名吕氏就毫不留情了,对太子直言“你切莫忘记长幼有序、嫡庶有别,吕氏只是你的侧妃”,这番敲打不可不说是致命的。更何况朱元璋不仅是吕氏的公公,更是大明的开国皇帝,不仅握有生杀大权,更有立新帝的权力。
就在儿子拜师这天,朱元璋还送了入学礼,不过是悄悄给了太子,而且还只有一份,说是当初准备给太子的,耽搁了就转赠给朱雄英。也就是说能继位的只有朱雄英,而不可能是她的儿子朱允炆。
吕氏明显是野心暴露太早,又名不正言不顺,这都是掌权人的最大忌讳。这也足以说明吕氏不够聪明,目光太过短浅,争一时的长短,却把自己架在火上烤,终究难成大事。
徐妙云拒绝示好
吕氏对娘家实力强的女人是又嫉妒又羡慕,尤其是对徐妙云。
虽然她和徐妙云不会因为男人争宠,但她还是看上了徐妙云的实力,毕竟她这个位置比较尴尬,太子的侧妃,虽也是妾,却是未来天子妾,也有一招腾飞变凤凰的可能。
尤其是徐妙云因为贺礼一事,得罪了不少权贵这个契机,在她看来是拉拢徐妙云这个未来妯娌的最好机会。于是,打发完秦王妃后,就迫不及待地拉着徐妙云的手,还说她要替太子谢谢徐妙云,更嘱咐徐妙云以后就是一家人,可以找她说体己话。
谁知刚刚还叫她姐姐的徐妙云,直接改口叫了“娘娘”,并直言不讳地说自己是难养的女子。这下把她弄蒙了,任她舌灿莲花也不知该怎么说了,没想到拍马屁拍到了马蹄上。
不过,她并不气馁,借由常氏有孕不能劳累,由她操办朱棣和徐妙云的婚事。她为了抓住示好的机会,不仅早早亲自等候,还亲热地拉着徐妙云的手,说自己特地准备了几款吉服,让徐妙云自己选。这样的做法自然是不符合礼制的,但她却用“一辈子就嫁这么一次”,卖徐妙云一个人情。
但这次她又促狭了,特地安排徐妙云偶遇符离公主,还在转身离开之际特地说道,“我给你选的那几件吉服真是好看极了”。其实,她就是故意的,一个敌国公主,还是朱棣护送回来,只要徐妙云多一个心眼打听一下,就能得知符离公主和朱棣的特殊关系。而符离公主也在她们刚走不远,就不服气地回头看。
女人的直觉有时候最准确,徐妙云自然能从吕氏的刻意介绍里听出些许意味来。其实,吕氏对徐妙云是嫉妒的,大有示好拉拢不到,就用刺激的手段。毕竟,对于女人来说,娘家实力再雄厚,婚后能依仗的主要还是丈夫。而徐妙云也不得不遇到二女争夫的棘手难题。
皇后的不喜
朱家上下刻在骨子里的是“长幼有序、嫡庶有别”,皇后也是如此。只不过吕氏是太子侧妃,比皇子侧妃地位更高一些,而且都在皇宫里,所以,也会高看吕氏一分。但吕氏的野心,同样也是皇后不喜的。只不过吕氏比常氏更聪明一些,这点让皇后也只能对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就在符离公主初次进宫时,她那一顿猛夸,虽然取悦了秦王妃,但坐上上位的皇后和常氏却丝毫没有笑容。即便符离公主再出挑,也只是敌国公主,虽然皇后有意把符离公主安排到皇宫里,但也必然会给予公主的待遇。
而且符离公主说话又难听,提及自己被侮辱自杀的母亲,这让常氏多少有些难为情,即便皇后接了话,说是应该感恩父母养育之恩,但这次相见,吕氏的马屁又拍错了地方。
虽然皇后把操办朱棣婚事交给吕氏,但对吕氏还是不喜。尤其是看到朱棣因为婚事又挨了50鞭时,皇后的心都揪了起来,但身旁的吕氏,因为自己看不上朱棣,却劝说皇后回宫休息。皇后装作没听到,直接摆手让她回去,哪怕她还想挽留再说些什么,皇后也不再给她机会。
要说勾心斗角,后宫堪比教科书。虽然皇后和皇上伉俪情深,但后宫也不止皇后一个妃嫔,对于能当上妃嫔的女人,几乎每个人都是野心家。吕氏的那点野心,皇后甚至看得比皇上还要清楚,毕竟皇后也身在其中,尤其是吕氏上不了台面的小动作,更让皇后不喜。
朱棣的微言
朱棣是朱标最疼爱的弟弟,也是朱元璋多次表明最像自己年轻时候的皇子,但吕氏还是看不上。
原因也很简单,吕氏出身名门望族,父亲更是以文致仕,而朱棣则是个不爱读书偏爱战场的武人,而且又有“调皮捣蛋”的臭名,所以,吕氏尤其看不上朱棣。
她和朱棣 一次照面,就是朱棣正在逗弄嫡孙朱雄英玩,她儿子朱允炆也在场。她一来就好似憋了一口气,不仅当着朱标朱棣的面,教训朱允炆不好好做功课,就连朱标的劝导也挡了回来。其实就是不想自己的儿子和朱棣这个不成器的王爷待在一起。
她对朱标说“玉不琢不成器”,还对着朱棣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那意思是嘲讽朱棣整天惹是生非,不好好读书,以后难堪大用。
朱棣自然不会和一个女人计较,只不过作为叔叔,还是会心疼侄子,在她走后,对朱标说,“大哥,这小嫂子对允炆也太严了吧?”只不过,朱标并不打算计较,反而还觉得吕氏是对的,朱棣也只能不再说什么。
虽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但从朱棣得宠的角度出发,吕氏就不应该瞧不上,只不过,人都有短板,往往最引以为傲的也是最大的障碍。她出身读书人家,就觉得不读书的就是庸才,其实,判断一个人,单从好不好学下定论,何尝不是另一种无知。
朱标的纵容
朱元璋为朱标选的两个妃子,也是煞费苦心。一个是开平王之女,一个是名门望族之女,而朱标自身也精明能干,如果不是命不长,也一定会是个好皇帝。但即便是公认的精明,也有拎不清的时候。
就在吕氏参透皇后想留符离公主在皇宫时,朱标就在当晚跑到吕氏寝宫,亲自言谢了。朱标直接抱着吕氏说,“爱妃,辛苦你了。今日在御马厂常氏的那番话是你教的吧。她没有那样的胸襟,也想不出那一番说辞。不止是母后要谢你,孤也要谢你。”
而吕氏也不错失良机,得了赞赏就讨要赏赐,想要在东宫替儿子另开一个小书房,朱标思考一会,只能说道,“烦请岳丈代劳”,吕氏立马就满脸欢喜。
其实,吕氏在朱标面前提出这个赏赐的时候,就想到后宫不能外男出入的限定,而够资格给两位皇孙做师傅的,又必须是有名望的名师才行,她的父亲就刚好符合这一条件。再说皇宫本来就设有大本堂供皇子们读书,她这要求可以说是用意太明显,但朱标还是答应了。
在东宫小书房开学当天,由于朱雄英的贪玩,闹得东宫鸡飞狗跳,常氏着急不知所措,她却铿锵有力地指使下人做事。而面对被拎回来的朱雄英,朱标还用了“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但这句话是吕氏调教儿子朱允炆说的,显然朱标把她的话放在了心上。
朱标本是一个儒学派太子,而吕氏又能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的智慧,自然就入了朱标的眼。只不过,小聪明和大学问还是有区别的,即便吕氏能框住朱标的心,但内心却无家国,也不能容人,这样过于张扬,又野心勃勃的女人,实则更容易败坏一个家庭。
吕氏的野心,改写的不止是自己的命运。
吕氏在电视剧中算是 一个认真宫斗的女人,一心想着压倒正妃,又想拉帮结派,还对皇子褒贬不一,也不忘用美人计获得宠爱。在历史上,也算是少数几个逆风翻盘的女人,从侧妃一跃成了太后。
而吕氏一路走来的野心也终于在朱允炆被册立为继承人后爆发了。不仅成了真正的实权人,而且还试图操控朝政的风向,却也敲响了她和儿子们的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