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部中国片参展12部获奖 如何评定一个电影节的含金量(2)
时间:2017-05-04 13:02:07 来源:凤凰网
魅力休斯敦网记者柯燕介绍,如果说以前的休斯敦电影节,中国电影只是其中一部分的话,那今年,中国影片成为了其中最突出的部分。今年的88部电影展映,中国影片就占了近一半,中国方面陆续来了约200人。如果一个人偶然走入颁奖现场,可能会有些疑惑,以为参加的是在中国举办的国际电影节。因为现场的留影墙三分之二有中国字样的背景、签到和负责秩序的工作人员绝大多数都是华人志愿者、现场活跃的媒体至少一半是华人媒体、颁奖典礼现场也有不少华人嘉宾。
为何休斯敦电影节上中国的影片这么多呢?有说法称,因为中国公司承办了休斯敦国际电影节。
北青报记者查阅休斯敦国际电影节官网上“官方赞助商”一项发现,官网显示的20个赞助商中没有出现中国公司。而颁奖典礼后杨幂接受媒体拍照时的电影节背景板上则出现了天庆集团、大唐辉煌、中南红文化集团等多家中国企业的标志。早在2016年12月就有报道称,中信信托旗下中信聚信(北京)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与美国休斯敦国际电影节的运营方梦河传媒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致力于以电影节运营、中美文化交流、资本运作为方向开展相关合作。
网民为何要和杨幂们过不去?
纵观这几年的休斯敦国际电影节的获奖作品,委实不能怪网友要质疑其含金量——2016年,获得最佳外语片奖的是中国电影《一个人的课堂》,孙海英凭借《一个人的课堂》获得最佳男演员;《九层妖塔》、《延坪海战》获评委会特别奖;陆川获“全景中国”最佳导演奖。2015年,中国影片《走路上学》获评审团特别雷米奖;中国的《止杀令》获最佳外语片雷米奖。据北青报记者的统计,10年来,这个电影节半数以上的奖项被中国作品拿走了。而且,除了电影,电视节目都能“获奖”,例如《江城月·中华情》(2005年中央电视台中秋中英文双语晚会)曾获得电影电视节最高奖(白金奖),《2006年中秋晚会》曾获得评审团电视导演奖。
当然,说起来杨幂被质疑也是颇有些不公,毕竟这么多年,获奖的中国影片都不少。包括这一届,参加展映的33部中国影片中,12部获奖——有陈剑飞的《五女闹京城》、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及《犹太人在上海》,还有闫妮等主演的《美容针》等。
IFrame
那为何非要和杨幂们“过不去”?一个原因是杨幂的名字太“吸睛”,黑杨幂就能获得高关注度;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近年来观众对“毯星”十分反感,年轻演员不追求演技,一味追求曝光度的急功近利几乎已引众怒。因此,这种含金量颇低的奖项,易被人们认为是“曲线炒作”。
确实如此,随着中国电影的“不差钱”,中国影片与演员在各类国际电影节上的“存在感”越来越强,除了商业元素的影响,在国际影展中“镀金”的宣传卖点也是原因之一。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展映单元策展人沙丹就表示,国内电影积极参与各类国际电影节评奖,一旦有所斩获可以成为后续在国内上映时的宣传卖点,“冯小刚执导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在圣塞巴斯蒂安和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受到好评,获奖为后续的国内上映时的宣传做好铺垫”;此外,影片通过在国际电影节获奖还能更好地吸引社会投资,帮助导演进行下一部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