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出没之雪岭熊风影评 越来越好在量变寻求质变

时间:2016-05-12 21:56:00 来源:豆瓣网

  之前对这套动画真的不是很了解,也难怪,早已过了看动画片的年龄,这里的“动画片”尤其指的是国产动画,在很长一段时间,国产动画被定义为“18岁以上成年观众禁止入内”的类型,作为动画片,“低龄化”配置原本不应该是这个片种的问题,但面对好莱坞以及霓虹国越来越多以高调娱乐为本质的面向全年龄级的动画的冲击下,那就是称得上是“问题”。因为,从父母的角度出发,低龄化对于成年观众来说是倍感煎熬,对于西方动画那种老少咸宜的调调,父母当然希望带孩子去看后者,因为好莱坞动画孩子看了也会开心,而且父母同样能感受到片中的娱乐效果。以此为前提,从心态上国产动画就输了一截。这就是“低龄化”与“全年龄级”动画对比起来的差距。

  扯得有点远,这里没打算讨论国产动画的前景问题,主要说得是《熊出没之雪岭雄风》这部电影,之所以前面扯一大堆概念化的问题,是因为《熊出没之雪岭雄风》是国产动画中少见的“全年龄级”动画。

  作为一套从动画剧集演变过来的大电影作品,《熊出没》与其竞争对手《喜羊羊》系列有着相同的属性:品牌化。这是国产动画作品中一个比较标志性产物,从《喜羊羊》系列开始,国产动画大电影主要就是以小荧屏+周边商品,甚至游戏为根据地,对受众群产生辐射影响,以此来建立品牌效应,进而扩散至电影版。《熊出没》系列也是一样,但这套电影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电影版与剧版之间的差异,之前瞟过两集剧版,水平一般,依旧低龄化。但电影版的不同从去年《夺宝熊兵》中就能看出来,画面升级是所有动画品牌电影版的必须选项,该片也不例外。但故事明显生动了许多,谈不上质变,但故事明显好玩了许多,最终该片2.4亿的票房也证明了《熊出没》在国产动画中的品质。

  到了第二集《雪岭熊风》(这套电影很有意思,小标题都是改好莱坞大片的名字),又是一个大的量变。动画电影是否吸引观众,主要在于两点,其一是画面,其二是故事。因为画面代表着观影的直观感受,故事代表着观影的娱乐属性。

  《雪岭熊风》比起第一集来说有一定幅度的升级,在被好莱坞动画高超的画质惯坏的中国观众眼里,该片的画面总的来说也就“那样”,毕竟国产动画工业水准与西方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但这里要夸赞的是画面的流畅度,3D角色建模,人物来自于动画版,Q型的角色形象很能吸引小观众,而成年观众所关注的更多还是画面的完成度。该片最突出的地方在于背景和流畅,连绵的雪山、美轮美奂的森林仙境都非常吸引眼球,背景CG制作其实并不需要过于细致的动画处理,却能考验到电影的完成度,该片的场景变化很快,背景样本复杂,具有相应的纵深感,能从这一点上看出动画制作的繁琐程度,再配以大量运动场面,让电影整体流畅性极佳,画面算谈不上精致,但绝不会让观众感觉到LOW。这都是电影繁琐的即时演算+动作捕捉生成的CG画面下,为该片带来的很不错的观赏性。而且电影3D效果也很出众,无论是片头那飞舞的雪花,还是之后漂浮的蓝色鱼等,都具有很强的3D效果。而且该片公映时也提供了2D与3D两种版本,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再来看电影的故事,电影的主题很清晰,也很熟悉,主线任务跟当年经典国产动画《九色鹿》很像,本片中的“九色鹿”是一只萌到没有朋友的大雪熊(我们称之为大团)。反派是偷猎团队,场景是“桃花源”般的雪山,而主角则是向被哥哥熊大视为不靠谱的熊二。主角在于大团建立友谊的同事,也凭借一己之力击败了偷猎团队,不但拯救了森林,也完成了自我成长。

  从以上故事可以看出,《雪岭熊风》的主题仍然跟剧版类似,环保+保护动物。但故事性却是一个飞跃。用句俗话来说,这叫“好莱坞式叙事”。 什么叫做“好莱坞式叙事”,并不是说其跟美国大片一样多么曲折,而是如当年《忍者神龟》、《变形金刚》等美国动画那样,传统的除恶扬善故事,在战斗中获得真理,突出了勇气和正义感,这在国产动画过家家中是很少见的。当然对于动画片来说,俗套,漏洞这些不能避免。而该片整体给人的感觉是故事紧凑完整,情节有波澜,小有悬念,一个算是老套的故事,却很能吸引观众。《雪岭熊风》叙事轻快,节奏鲜明,角色刻画娴熟到位,各种笑料和插科打诨恰到好处,抢救水果车、正邪双方上天入地的火车大战、熊二在小伙伴们的帮助下搏命救大团子等环环相扣的惊险情节的呈现,足以让人看得直呼过瘾。且煽情也是不偏不倚,配角也是个性鲜明,其实这些角色在很多动画片中都能找到原型,比如大团子其实就是以龙猫为模板,但这些角色在电影中让人非常喜欢,这就是建立电影充满娱乐性的故事上的好处。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