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已建院士专家工作站315个 抢占“智高点”
“千人计划”专家邹学明(中)在企业现场技术指导。(省人才办供图)
回乡创业的能人魏志金(中)为群众讲解富硒茶管护知识。(省人才办供图)
“千人计划”专家陈元伟(右一)在企业实验室进行医药试验。(省人才办供图)
□本报记者 陈婷
(2013年-2016年)
基层引智
人才培养
为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补充招录2.3万余名紧缺专业人才
定向培养并输送民族地区“9+3”免费教育学生、免费师范生和医学生近5万名
截至2016年,我省民族地区人才资源总量比2012年增长41%
智力帮扶
持续实施千名干部人才援藏援彝行动、“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等
近4年选派2.1万名专业人才到基层和贫困地区开展援助服务
在重型燃机热端部件研发和高参数超超临界机组高温合金材料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制造的300mm单晶实心动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一个个令人瞩目的成绩,出自同一家四川企业。自从2013年建立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以后,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组建由4名外部院士+1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东汽研发团队组成的“5+1”模式,破解燃气轮机全面实现国产化遇到的一个个难题。
在四川,类似案例还有不少。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省已建院士专家工作站315个(含省级50个),各级工作站共引进院士128名、高层次专家1475名,合作开展科技项目736项。我省以院士专家工作站为平台,让更多高层次人才服务基层,在一线抢占发展“智高点”,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镜头
促创新
专家把脉技改 大竹苎麻走俏
大竹苎麻种植历史悠久,原料品质优异,但由于发展定位不准、产品质量欠优,大竹苎麻纺织产业一度陷入困境。2014年,四川玉竹麻业有限公司建立省级工作站,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纺织材料学专家姚穆为首的专家团队围绕苎麻的品改技改、转型升级开展联合攻关。
姚穆院士为大竹县县域苎麻产业发展提出了七条建议,并带领专家团队攻克了苎麻纺织不亲肤的技术难关。
通过技术攻关,企业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每吨苎麻纤维售价高于国内苎麻纱线市场价30%,每吨苎麻纱线售价高于同规格国际一线品牌亚麻纱线市场价15%。2017年有望实现产值2亿元以上、利税3000万元以上、出口创汇800万美元。
数据截至2016年底,院士、专家及其创新团队帮助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难题1264项,获发明专利1255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530项,推广转化科技成果1325项,院士专家工作站带动建站单位实现产值397亿元,其中新产品实现产值256亿元,新增利税42亿元。
镜头
传帮带
“零距离”培养一线创新人才
201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19工厂与清华大学共建“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与其航天航空学院共建“系级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三方以课题研究为牵引,持续提升人才能力素质培养。
同时,该厂还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联合开办工程硕士班定向培养研究生10名。
通过工作站合作项目研发过程中的传、帮、带,企业科研团队得以“零距离”承接院士专家的科研思路、理念、方法、模式,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企业创新人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19工厂被批准为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实施单位。
数据截至2016年底,全省315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共为企业培养1450名创新人才,其中硕士1177人、博士273人。
镜头
助脱贫
院士工作站“落户”贫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