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成都——一座现代城市的金融样本
这家定位于新一代互联网银行的民营银行,既没有营业网点,也没有营业柜台,更不需要财产担保,是一家完全由数据驱动的银行,将依靠数据和技术来驱动业务运营,实现金融和科技的完美融合。
新网银行的总部,就设立在金融机构林立的成都高新区。吸引新网银行落户成都高新区的,不仅因为这里金融机构众多、金融基础完善,更因为成都高新区此前早就专门配套相关政策,专门列支预算,并组建专业基金支持发展金融科技等新金融业态,搭建金融科技与资本交流渠道。
成都倾心打造的西部金融中心,正逐渐发挥其吸金魅力。
金融机构聚集凸显成都优势
成都经济发展成就引人注目,自从2014年GDP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后,经济发展一路高歌猛进。即便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每年仍然保持7.7%以上的增速,2017年一季度经济增速更是达到8.2%。
成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既来自于脚踏实地的发展汽车、电子等科技含量高的实体经济,也与成都众多的金融机构和金融资源密切相关。
不完全的统计显示,目前成都共有各类金融机构、准金融机构1800余家。其中,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223家,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投资基金等新兴金融机构510家。
同时,成都还有大型金融后台服务机构16家,在成都注册设立的各类会计师事务所50余家(德勤、普华永道、安永、毕马威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均在成都设立区域总部),成都金融机构种类、数量位居中国中西部城市前列。
此外,成都还有各类律师事务所300余家,资产评估机构100余家,法人保险经纪、代理、风险和损失评估服务机构42家,第三方支付分支机构11家。
这些机构组成了形式齐全、功能完备、运行稳健的金融体系,在成都的沃土上不仅壮大了自己,也为成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金融支持。
据2016年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的第八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显示,成都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排名中西部第一、全国第五,全国排名较去年上升1位,首次超过天津,持续领先杭州、重庆、西安、武汉等城市。
筑巢引凤 成都36条引才良策
金融业是智力密集型产业,人才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金融业发展的程度。成都数千年的繁荣富足,就是一个很好地例证。从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到现今成都打造中国西部金融中心,人才一直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实际上,成都对于人才的渴求,从来没有掩饰过。从最开始出台针对海外留学人才的相关政策,到2017年成都市委市政府的一号文件引才“36条”文件,都把人才提高到了 的高度。特别是“36条”政策对吸引人才做了详细规定,不仅为人才发展、留蓉提供了巨大的政策和财力支持,解决人才生活、工作后顾之忧,甚至还为海外人才一路开绿灯——允许人才身在国外心在成都,海外人才创新创业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6条最让人深刻的是其灵活的吸引人才机制,可以做到“一人一策”、“一企一策”。为了吸引人才,成都在全国还率先建立人才管理服务的“行政权力清单”、“行政责任清单”和“政府服务清单”等人才管理服务“三张清单”,让“天下英才尽为我用”。
正是有着对人才的巨大渴求,成都市不仅出台了“36条”引才良策,正在举行的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还提出“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新人才观,为人才建立绿卡制度,在创业扶持、住房医疗、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向高素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倾斜,未 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公共资源和政策支持,让“蓉漂”成为时代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