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脱贫攻坚新气象:“三新”折射藏区彝区民生之变(2)

时间:2017-04-06 09:55:05 来源:四川日报

  “能住上这样的好房子,放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啊。”村民米色子达欣喜地告诉记者。当天,天空中下着大雨,但他一点也不担心。他还记得,以前居住在高山上的老屋里,这样的雨天就要漏雨了,全家人都睡不踏实。

  走进米色子达现在的家,院子里种满了果树,左边是堂屋和厨房,右边一排房屋有畜圈、杂物间、厕所等,功能分区十分明显。新的生活正从新的寨子里“长”出来。

  沙合莫村村支书吉支尔日说,通过自建、改建后,村里以前人畜混居、破败不堪的房屋被一间间崭新的彝族民居替代,受益群众达1328人。

  看新业

  脱贫产业实施要“会审”

  4月1日,阿坝州壤塘县石里乡中大石沟村第一书记罗俊又一次来到贫困户噶尔登家,查看牲畜暖棚建设进展情况。“村里准备搞联户集体经济牧场。清明节后,将从外地购回180多头牦牛,承包给噶尔登和村里的另一户贫困户养殖。”

  中大石沟村平均海拔3000米,以种植青稞、马铃薯、豌豆等农作物为主,全村52户286人就有贫困户17户84人。如何实现脱贫增收?今年年初,村里初步提出种植木耳的产业脱贫项目,但由于缺少技术支持和销售渠道,最终没有在县上的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评审会上通过。

  为避免脱贫攻坚过程中,一些脱贫村脱贫产业单一,追风现象严重等情况,今年,壤塘县由扶贫移民局牵头,农业、财政、发改、科技、国土、旅游等部门和相关行业13名专家组成工作小组,专门对即将实施的脱贫产业“把脉问诊”,坚决禁止“拍脑袋”盲目决定产业。

  经过深入调研,根据村里群众意愿,立足全村3万亩天然草场资源,且草场多年未养殖牦牛,中大石沟村又提出搞联户集体经济牧场,采用“产业资金入股养殖大户,固定利润返还”的模式养殖牦牛,实现造血式扶贫。

  通过项目实施,经综合测算,预计到今年年底,全村贫困户户均增收1761元,非贫困户户均增收587元,村集体经济增收6457元。最终,该产业项目顺利通过评审。

  据介绍,今年壤塘县实施的37个脱贫产业项目均经过评审。“通过评审后,脱贫产业项目操作性更强,也能真正带来经济效益。”罗俊说。

  记者手记

  用心用情啃硬骨头

  务实的举措,责任的担当,体现的是地方党委、政府把每一个贫困群众的利益放在心里、捧在手上。

  由于历史和地理、气候等因素制约,加之经济总量偏低,我省藏区彝区民生短板问题较为突出。“七难”就是民生短板的现实体现。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乎发展。作为全省脱贫攻坚难啃的一块硬骨头,在脱贫攻坚大决战中,我省藏区彝区各级党委、政府一手抓脱贫攻坚,一手抓民生改善,并把改革发展的成果最大限度惠及各族群众,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群众脱贫奔康的信心和活力。这充分说明,只要用心、用情,撸起袖子把脱贫攻坚往实处干,就没有攻不下的堡垒、打不赢的硬仗。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