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为军民深度融合探路:下好先手棋 打好主动仗(2)

时间:2016-09-20 10:47:30 来源:四川日报

   地处成都、绵阳之间的德阳,尽管历史上军工企业布局并不多,但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在涉及重型装备领域的军用技术民用转化领域大有可为,目前军品生产、通航产业、核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人才培养等五大“战场”的“战役”已经打响。

   科学技术的驱动力 共建协同创新“共同体”

   四川有一个产业联盟,在全国拔得头筹——由九洲集团发起,中航工业成飞公司、四川大学等58家单位共同组建了“四川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

   九洲集团董事长杜力平表示,这一跨行业和领域的创新型合作组织,旨在推动科技人才、军工重点实验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等科研资源开放、共享,促进军民两用技术的双向转移和跨界应用。

   无独有偶,今年8月,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发起组织的“四川省军民融合高新装备先进材料产业联盟”宣告成立,各个军民融合细分领域的协同创新体加快缔结。

   据了解,四川已组建了北斗通信、商用无人机、航空发动机等产业联盟,军工企事业单位联合省内院所、高校、企业,建设了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协同创新平台,力争到2020年形成体系完善、创新驱动、高效增长的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形态。

   这种协同,加快了军地共建技术研发中心的进程,民口科技创新平台参与军品科研生产不再是凤毛麟角的个案。“突出创新驱动,才能增强军民深度融合的活力。”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唐利民说。四川正加快编制两个“目录”,一个是“军转民”技术推广目录,一个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参军”产品技术目录,以此加快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形成双向热潮涌动的局面。

   令众多企业感到振奋的是,四川支持“民参军”技术成果申报国防科技奖励和申请国防专利。四川海特集团已率先“尝鲜”,其公司研发某型发动机工程荣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

   改革注入的活力 充分释放“破壁”红利

   军工企业可否是混合所有制?四川明确提出:支持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推动民口企业与军工企业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转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根本问题。”唐利民认为,能否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军民融合改革经验和政策措施,取决于改革力度,“也只有破除制约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障碍,才能进一步释放军民融合发展带来的红利。”

   针对“军转民”受体制机制约束、“民参军”门槛高、军工资源共享难等问题,四川围绕8个方面明确了24项重点任务。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一度发不起工资,目前民口产品占到全年收入的一半,站稳了市场。其党委书记周勇说:“如果不能改制,一分钱的股权投资都需上报集团,有时只能错失项目和机会。”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