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首届中国大数据应用大会 嘉宾观点碰撞

时间:2016-07-15 15:28:54 来源:四川日报

  编者按

  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已经渗入我们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大数据开放、应用更是大势所趋。如何更好地发挥大数据的作用,推动产业发展?依托大数据的人工智能和个人隐私又该如何看待和保护?首届中国大数据应用大会上的众多观点碰撞,无疑给了我们更多启示。

  □本报记者 栾静 张守帅

  “阿里做小额贷款,最快只要几秒钟,这是为什么?”7月14日,清华大数据产业联合会副秘书长赵勇参加“大数据与智能制造应用论坛”时自问自答,“阿里依托在淘宝和天猫十几年的数据积累,可以对贷款对象的经营及还款能力进行快速研判。”

  借助历史信息预测未来,恰是大数据的魅力所在。“微软曾统计分析300多人的出行规律,然后预测他们未来一段时间的行程,准确率高达80%。”在赵勇眼中,大数据既是“显微镜”,又是“望远镜”,前者可以对个体特征进行精准画像,后者可以预测发展趋势。

  圆通快递CEO相峰亲身感受到了预测的魅力。“每年‘双十一’对圆通都是大考,包裹集中到某个中转仓库,堆积如山,不及时运转的话很可能‘爆仓’。”相峰说,2014年“双十一”期间,圆通发送了2.4亿个包裹,用时16天,而去年同样的包裹量,仅用时7天。“借助大数据分析,我们对哪些区域、线路可能存在较大的接件量、中转量进行了预警,从而优化人力、车辆与货物的匹配,避免了堆积。”他认为,大数据同样能对新仓库未来的发展做出精准判断。“从这个意义上说,大数据就是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一旦加入到生产环节,就能带来巨大的改变。”赵勇举例称,特斯拉借助大数据实现无人驾驶,把人“解放”了出来。

  与会嘉宾频频提到青岛红领,认为它是成熟运用大数据生产要素的典型。作为一家服装企业,青岛红领借助数据库中的万亿条数据,研发出一个处理系统,可以对不同体型尺寸的用户给出解决方案,使传统的西装手工打版变为大数据在线打版,从而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

  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工业大数据研究中心副主任陆薇说,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最关键的支撑是大数据,工业大数据的本质是“数据驱动的工业升级”。

  大数据安全将形成巨大市场 堵“漏洞”或成未来消费热点

  □本报记者 夏丽莎

  大数据开放、应用已是大势所趋,个人隐私又该如何保护?在大数据核心技术论坛上,这一问题引发热议。“大数据产生的过程是碎片化的,因此,个人隐私的泄漏往往也在无意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处理中心主任、教授俞能海说,用户的浏览、交易、社交信息发布以及地理位置分享等“碎片”,几乎囊括其所有的基本信息,“可以说,只需要四组消费数据,就能从茫茫人海准确识别 用户。”

  不过,在俞能海看来,大数据开放的风险越高,背后的机遇和市场也就越大,“隐私保护本身,就成为了一种消费需求。”目前,俞能海所带的博士生团队正进行一系列隐私保护和信息隐藏技术的研发,部分项目已获风投青睐。“大数据安全,不完全是技术问题。”北京三未信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CTO鹿淑煜认为,相较于此前层出不穷的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目前很少有安全产品能够解决大数据方面的隐私保护。这并非源于技术障碍,而是因为,大数据平台公司作为数据持有者,在隐私保护上很难获得用户信任;而第三方安全厂商因为没有真正与大数据平台对接,难以形成完整的保护技术框架。

  为此,鹿淑煜提出了“权责独立”的大数据时代隐私安全保护机制:由第三方安全厂商提供加密技术,在用户和平台之间搭建一个“安全门”。这样,平台公司“拥有”加密后的数据,但无法解读;第三方掌握解密技术,但并不掌握数据。

  这一机制,同样被视为“安全方案供应商”的全新机遇,“未来大数据安全将形成巨大市场。”鹿淑煜说。

  鄂维南院士:“阿尔法狗”是一个标志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