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平:投资千亿打造成都三大名镇,华侨城底气何来?

时间:2016-06-04 01:13:09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近日,“华侨城集团斥资超千亿打造成都三大文化名镇”的新闻,震惊了业界。一则手笔够大,动辄上千亿;二则模式够新,“文化+旅游+城镇化”独树一帜。

  据相关报道,华侨城集团将按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在“文化+旅游+城镇化”模式下,对成都的天回、安仁、黄龙溪这三个历史文化名镇进行资源重整与升级改造,让它们焕发新的活力,以“中国新型城镇化典范”姿态走向国际。

  作为旅游龙头央企、排名亚洲第一的主题公园运营商,华侨城集团如此大手笔,当然是实力体现。然而作为一个企业,华侨城首先要考虑的是利从何来?

  大手笔投资,需要有大“钱途”支撑。有没有投资价值?有多大的投资价值?能够带来怎样的投资回报?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才是“华侨城斥资千亿”的底气所在。

  华侨城的底气在于:“文化+旅游+城镇化”模式,契合了中国经济社会的三大转型机遇,抓住这样的转型机遇,就等于抓住了中国下一个三十年的最大红利。

  一是文化产业代表的经济转型。随着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国民的文化需求水涨船高,同时文化产业发展意味着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型。相对于美国文化产业占GDP四分之一来说,中国的文化产业仅占GDP3%,差距还相当大,但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空间。

  二是旅游代表的生活方式转型。生活水平提高,也带来了民众休闲旅游需求提高。2015年,中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旅游收入过4万亿元人民币,出境旅游1.2亿人次。中国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10.1%,超过教育、银行、汽车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正处于井喷状态。

  三是新型城镇化引领的城镇化模式转型。一方面,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处于加速阶段,内需潜力巨大——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6.1%,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展缓慢。另一方面,从城镇体系上讲,我国的城市数量、结构尚不完善——城镇人口7.7亿,但城市只有653个,小城市和城镇吸纳人口能力弱,发展水平低,需要推动传统村镇走向现代化。

  这三大转型机遇中的任何一个,都意味着巨大的投资前景。如果能够将三者合而为一,那又意味着什么呢?

  按照同样将千亿项目放在成都的万达董事长王健林的说法,这是一块等待开发的富矿,是没有天花板的行业。华侨城“文化+旅游+城镇化”的模式背后,体现的就是这样的转型逻辑。

  然而,为什么又是成都?在正确的时间,遵循正确的逻辑,还需要发生在正确的地点,才算抓住了最大的机遇。就此而言,正是成都给了华侨城大手笔投资的底气。

  一者,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文化名镇星罗棋布,而且有着转型升级的强烈需求;二者,作为中国 旅游城市,成都周边风景名胜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游客需求潜力无穷;三者,作为中国西部特大中心城市,作为成渝城市群的极核城市,作为正在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成都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快马加鞭,对城镇化体系的完善是应有之义。

  按照相关规划,成都将构建以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为双核,以卫星城和区域中心城为支撑,以小城市、特色镇和农村新型社区为基础的“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市域城镇体系。其中包括8个卫星城、6个区域中心城、10个小城市,以及169个特色镇。

  不夸张地说,成都天回、安仁、黄龙溪这三大名镇,潜藏着中国经济社会三大转型的巨大机遇。

  这不难理解,为何王健林要在成都的都江堰斥资500亿,建成都万达城,推动万达向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所谓“英雄所见略同”,机遇给了万达和华侨城巨大的底气。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