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制造2016:八个专项推进计划落实“工业强基”
2016年,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6.5%,力争达到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00亿元,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000亿元,完成技改投资1600亿元,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资200亿元……在成都制造2016年度计划中,成都将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基”行动部署。选择园区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开发模式,加大园区闲置土地清理,完成园区已批未建土地的清查工作,制定处置方案,适时启动收地程序。还将实施军民融合专项推进计划,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军工领域。
产业发展
突出发展5大产业
围绕“量质并举”主线,成都将突出发展电子信息、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及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型、先导型产业,优化发展食品、轻工、建材、冶金等传统优势产业。
具体到今年,成都将如何做?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组织实施14个产业2016年推进计划,以重大项目为抓手,着力做大总量,做优质量,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补强薄弱环节,培育新的增长点。
对标《中国制造2025》十大领域及技术路线图,梳理成都重点优势企业、成长型企业及具有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产品和技术,滚动推出企业及产品“红名单”,做好重点扶持,争取一批重大项目进入“国家队”。
加快推进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招商引资的融合互动,突出抓好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推进重大项目配套本地化,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的运行监测,建立完善14个产业统计体系。
工业项目及投资
“153”重大招商计划
2016年,成都各区(市)县立下“军令状”,实施“153”重大招商计划——包括10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
如何才能实施工业项目及投资推进计划?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促进项目多投快建,将加强政企、部门和市县之间的沟通协调联动,优化政务服务,强化台账管理,及时解决问题。促进集群招商突破,强化电子信息、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集群招商,狠抓龙头项目和关键配套项目引进,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重大产业项目布局支持。
落实投资考核,坚持每月在市政府常务会上通报全市及区(市)县投资和重大项目进展,完善注册项目移交促建等工作制度,加强定期督查和日常巡查。2016年,新增一批“153”重大招商项目,促进中电科信息安全产业园等116个项目开工建设,东风神龙乘用车等134个项目竣工投产,英特尔“骏马”等150个项目加快建设。
空间布局
实行园区分级管理
按照“大园区承载大产业,小园区发展特色产业”的思路,成都正在加快构建“3+N”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大格局。
同时,按照“独立成市”的要求,重点在近郊和远郊区(市)县,依托现有工业园区,打造N个园区面积不低于20平方公里的、独立成片的工业集中发展区,避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既有利于资源集聚和优化配置,也为未来区(市)县工业集群发展留足空间。
今年将如何做?根据《成都工业空间布局规划》,市经信委将科学编制“大智造”、“大创造”和“大车都”3大工业板块发展规划,做好工业集中发展区空间规模调整工作,并按照产业布局方案,进一步优化重点产业的区域布局,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实行园区分级管理,3大工业板块由市上统筹管理,集中优势资源推动发展,高新区、天府新区和经开区分别负责具体规划建设管理;N个园区(工业集中发展区和工业点)由所在地负责规划建设管理,市上加强业务指导,合理配置资源,统一绩效考核。
实施现代产业新城示范工程,探索产城一体规划、园区同步建设、资源统筹配置的互动发展机制,重点抓好寿安、淮口、丽春、沙渠、羊安等示范点建设。2016年,“3+N”空间布局体系基本形成,全市工业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00亿元以上。
园区建设
将选择一批园区试点P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