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优质医疗资源送到雪域高原——藏区群众尽享“病有所医”
筑牢民生之本,共享发展成果。回首“十二五”,这是我省民生政策出台最多、资金投入最多、事业发展最快、群众得实惠最多的5年。全省民生建设水平和各族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凝聚起冲刺2020全面小康的强大动力。
本报记者探访百姓生活,与当事人对话,一起重温发生在他们身上的那些民生故事,为你呈现最真实的民生图景。
□本报记者 石小宏
1月4日,甘孜州得荣县八日乡88岁的村民降错从县医院康复出院。两周前,他因头痛发热昏迷6小时,被家人紧急送到得荣县人民医院。经检查,他患了肺炎、感染性休克和低蛋白血症。经过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对口帮扶专家和当地医生三天的抢救,降错脱离了生命危险,并逐步恢复了健康。
我省已连续五年实现医疗、中医、妇幼、疾控、监督“五支队伍”对口支援藏区全覆盖,远程会诊系统平台已初具规模,连续三年诊治量增幅超过100%。通过对口帮扶,从管理、技术、人员培训、新增设备等入手,着实提升藏区基层医疗水平,让群众就近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对口帮扶 当地群众得实惠
去年初,成都三医院的麻醉师夏克舒有了新任务,他要到得荣县人民医院帮助当地提高麻醉技术,一呆就是半年。自从2013年成都三医院对口帮扶得荣县人民医院以来,两年多时间里,已派驻各科医务人员34名,参与诊疗患者数量2.4万多人次,实施各类疑难手术125例,为当地开展新技术37个项目。
得荣县人民医院院长张志凯介绍,过去县医院很多手术都不能开展,在成都三医院帮扶下,现在已可以进行多项腹腔镜手术,不久前,还新开展了无痛胃镜检查。去年7月,得荣县白松乡的次仁彭措,因患结石性胆囊炎10余年,在专家帮助下,县医院为他进行了腹腔镜胆囊摘除术,让他终于告别了病痛。“胆结石是当地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以前只能去云南大理做手术,不仅费用高,还要亲人陪同。现在就近治疗,费用至少比过去节约了三分之一。”更让张志凯高兴的是,去年建立的心电远程会诊系统,让县医院的医生可以直接通过远程网络,及时请教成都专家治疗心血管疾病。
为让得荣县群众真正受益,2013年11月,成都三医院派出医疗队并专门购买价值百万元的检查设备,在得荣县开展免费体检。39天里,医疗队翻山越岭,为1.1万多名藏族群众免费体检,完成3万多份标本,建立起了完整的电子健康档案。对在体检中发现重大疾病的群众,立即送到成都治疗。
成都三医院医务部部长游明元介绍,为了给当地建立一支“留得住”的高水平医疗队伍,成都三医院开办各类学术讲座、临床指导,培训5600多人次,当地医务人员每人平均受培训次数近10次。
政策倾斜 与内地差距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