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3个禁忌你知道吗?如何迎来好运势?
时间:2019-06-08 11:32:52 来源:今日头条
原标题:端午节的3个禁忌你知道吗?如何迎来好运势?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来到了,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端”意味着初始,过好端午节也意味着开启下半年的好运之旅。不过在传统文化中,5月5日被视为阳气最盛之日,物极必反,阳气太盛便会产生“阳毒”,影响运势。所以5月也被称作“毒月”。端午节的习俗注重辟邪、禳解灾异等。那么,端午节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节日,在这一天有什么样的禁忌呢?
一、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龙日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原本是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祀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南方吴越先民的龙图腾祭祀 ,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如今端午节文化内涵。
二、端午节的3个禁忌
禁忌1:不宜说“端午节快乐”,应说“端午节安康”
端午节不宜互祝快乐,而应互祝“端午安康",因为端午节是个是拜祭祖先和纪念先贤的节日。传说在这天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江。
禁忌2:端午节为“毒日”,不易进行泄耗活动
五月里有九天是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被古人称为九毒日,而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故称为“毒日”。
这时候天气逐渐转热,雨量增多,空气闷热潮湿,毒虫肆虐、瘴气流行,等于是为炎热添了一把毒火。
而人体在这个时候阳气达到最旺,火旺至极,阳气外散时,内里虚弱,不适合进行泄耗活动,所以也有“九毒日”不宜行房事的说法。
禁忌3:粽子虽美味,但不宜多吃
粽子不易消化,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另一个肉粽和猪油豆沙粽子含脂肪多,属油腻食品,过量进食容易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三、端午节的一些习俗
由于我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放风筝,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洗苦草麦药澡,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等。"以下简单介绍几种:
1.吃粽子
古时为祭祀投江的屈原,荆楚之人农历五月五日会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为恐鱼吃掉,人们想出用粽叶包米,外缠彩丝。后来,吃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风俗。
2.挂艾草
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在院门前和房檐下挂艾草或菖蒲,因为二者皆为中草药,蚊虫害怕这种味道,能起到驱蚊的效果。
因为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古人称之为“水剑”,说它可“斩千邪”。人们便会把菖蒲刻成“小人儿”、“小葫芦”等形状,挂在儿童脖子上,以求吉利。也会挂在门楣,起到驱魔祛鬼的效果。
3.赛龙舟
传说楚国人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古人赛龙舟时在终点设了鱼标、鸭标、铁标,谁拿到这3个标就获得了冠亚季军。为了让参赛者从远处看到终点,古人还会在3个标上用锦缎打上蝴蝶结。
4. 佩戴香包
很多地方过端午节时,人们会佩戴香囊。香囊外包丝布,拴五色丝线,漂亮美观,寓意吉祥,内有朱砂、雄黄、香药等,有开窍醒神、化湿醒脾、辟秽悦神等功效。从现代医学角度讲,它们可以抗菌、预防感冒、抗手足口病等,而且能防蚊驱虫。
5.点雄黄酒
端午节还有点雄黄酒的习俗,会把酒在男孩的额头上写“王”字,在女孩的头上点五个点,人们认为,这样蚊虫苍蝇会被雄黄酒破解,驱邪避害。
7.吃五红或者五黄
在江苏一带,端午时节有吃五红的习俗,五红指龙虾,烤鸭,咸鸭蛋,苋菜,黄鳝。当然也有些地方是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指的是黄瓜,黄鳝,黄鱼,雄黄酒,咸蛋黄。不论是吃五红还是五黄,最终的目的都是增强自身抵抗力,少生病,平安度过五毒月。
8.拴五彩线
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在端午这一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保安康。因而,端午节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
9.放纸鸢
在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