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类要驯化野猫 为什么喵星人要比汪星人高冷?

时间:2019-01-07 15:45:35 来源:百度百科
  原标题:为什么人类要驯化野猫 为什么喵星人要比汪星人高冷?

  人类驯化马是为了骑上它跑得更快。人类驯化牛,驴是为了耕作,生产需要。人类驯化狗是为了协助我们捕猎,看家护院。人类驯化猪是为了吃,让我们不必费尽心思去打猎。但猫咪既不能骑又不能吃,也扛不起重重的篱,既然如此,为什么人类要驯化野猫,真的只是为了让猫去捉老鼠吗?肯定不是。

  如果我们观察人类驯养的其它动物,可以看出人类的驯化模式主要分两种:

  第一种是针对狗,牛,马这样的群居动物,人类以代替它们中“领头者”的模式,诱骗这些动物对人类死心塌地。第二种则是针对猪这样的动物,人类通过圈养,阉割,杂交等方式去除其野性,然后等时机到了将它们宰了吃肉。在驯养过程中,因为早期人类食物匮乏,几乎没有可能给家畜喂以肉食,所以这些动物多半吃草吃饭,或是肉和草都吃,比如说狗。

  然而猫却和上面说的家畜都完全不一样:一来它是专性肉食动物(obligate carnivore),很难消化肉类以外的任何东西;二来它既不是群居动物,也没有被人类关起来用来提供“猫肉”,甚至阉割猫也是近现代才流行起来的做法。这一切都指向了一个可能:最早的猫咪是自愿和人类生活在一起,并没有经历过一个残忍的驯化过程。

  日本东京大学的Atsuko Saito在进行有关猫对主人反应的研究时,就提出过这样一种被很多人接受的假设:

  作为独行侠的猫和狗不一样,并不是人类主动驯化成为人类的宠物的,而是自己驯化自己成为人类的宠物的。也就是说和其它那些被人类列入驯养名单,被迫执行特殊任务的动物不同,猫很可能是自愿与人类生活在一起的,因为它们在人类这里看到了食物。换句话说,猫接近人并不是人类决定的,而是猫咪群种自愿的演化结果。

 

  猫主动融入人类,是为了食物和舒适的生活

  把DNA遗传学分析结果,以及考古学中发掘出最早的人猫合葬联系在一起,生物学家德里斯科尔认为猫最早在一万年前的中东新月沃土地区被驯化。那时候,人类建立起了和自然完全不同的环境,吸引了大量饥寒交迫的啮齿类动物,比如我们都很害怕讨厌的“家鼠”。

  我们去百度上搜索“家鼠”,出来的也全都是教我们如何消灭它们的文章,可见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依然是有人的地方就有老鼠,没有变过。

  显然,这些家鼠以及别的一些啮齿类动物,比起它们在野外稀疏瘦小的同类更合野猫的胃口。同时人类吃剩下来的肉食垃圾对于风餐露宿的部分野猫来说,也是巨大的诱惑。所以有相当大一部分野猫主动靠近人类,以人类剩余的食品以及啮齿类动物为食。

  久而久之,猫便由自然选择出了许多更适合同人类相处的特征,根据2009年的一份研究表明,它们在山林的亲戚,以及它们的祖先是不会“喵喵”叫的。家猫的“喵喵叫”以及索取食物时发出的“咕噜”声,都更像是试图和人类沟通,让人类同它们更亲近的选择。

  差不多就类似于下面这样:

  “铲屎官,快来给朕侍寝了。”

  “铲屎官,该给朕喂食了。”

  “铲屎官,这么多屎你都不铲?”

  在2009年《环球科学》中一篇名为《人类被猫“驯化”史》中的文章,它这样写道:
 
  久而久之,在新月沃土地带,与人类主导环境融合得越好的野猫,就越“猫”丁兴旺。总的来说,在猫的驯化中,这个新生态位(niche)的选择机制占主要作用,但猫与猫之间的生存竞争仍左右着它们的进化,并限制着它们的顺从度。当然,由于这些原始家猫基本上得自谋生路,所以它们捕捉猎物和翻拣残渣的技巧依旧娴熟。时至今日,大多数家猫还是“自由公民”,不依靠人也很容易生存下去——全世界城市乡镇中数量众多的流浪猫就能证明这一点。
 
  考虑到小猫造不成大破坏,人们也就不去计较猫的如影相随。当人们发现猫能够消除鼠患和蛇患时,他们还可能鼓励猫的这种行为。另外,猫身上恐怕还有其他动人之处。一些专家认为,某些野猫可能正好拥有一些特征,使它们能够与人发展出亲密关系,并适应这种生活。相较于其他猫,这类猫有着大眼睛、扁平脸和高而圆的前额——伶俐可爱的相貌能吸引人去喂养它们。所以,一些人十之八九只是看小猫咪可爱就把它们抱回家驯养,让猫开始在人类的火炉边占据一席之地。
 
  大眼睛,扁平脸和高而圆的前额,就长这样:

 

  猫咪

  当然有的时候没有高而长的前额也可以: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狗狗显得非常粘人,而猫咪则总是对人类的指令爱搭不理,显得非常高冷——这不是人类的捕风捉影,这是真的。

  有实验表示,猫在明显辨认出自己主人的声音后,虽然有瞳孔放大,耳朵微动的表现,然而依然会拒绝产生任何行动。这和狗听到主人的声音便十分兴奋的表现完全不同。

  狗:“主人回家!太好了。”
 
  猫:“你迟到了,奴隶。”
 
  归根结底在于狗是被人类主动驯化的,在驯化的过程中已经有了依赖人类,顺从人类的意识,它们的食物几乎都是靠人类喂食。而猫则是主动靠近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并不依赖人类的喂养生存,自然也没养成对人类的指令起反应的习惯。
 
  比起家犬和人类是宠物与主人的关系,大部分猫咪和人类更像是一种陪伴的关系,还并没有把自己整个族群的命运寄托在你的身上。
 
  如果离开城市,看看中国乡下,或是日本的那些没有被圈养起来的猫咪。你会理解为什么近代以来的文人都对猫情有独钟。因为它们看起来又孤独又自由,所以寄托了不少人类对于自由的愿望在身上。
 
  比如钱钟书很爱猫,他写过:“猫是理智、情感、勇敢三德全备的动物:它扑灭老鼠,像除暴安良的侠客;它静坐念佛,像沉思悟道的哲学家;它叫春求偶,又像抒情歌唱的诗人。”,甚至还特别备了一枝长竹竿,不管多冷的天,听见猫儿叫闹,他就急忙从热被窝里出来,拿了竹竿,赶出去帮自己的猫打架。甚至邻居的猫是林徽因,梁思成夫妇所养也照打不误。
 
  比如梁实秋就很羡慕自己家所养之猫,既不被现实束缚,又能活得自由自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家的白猫永远能享受这样的生活。
 
  再比如村上春树也很爱猫,他曾和流浪猫在冰天雪地里的日子互相取暖,感谢生命里和他一起度过的猫咪。后来他说

  “对生存来说那是一段艰苦的日子,但至今仍时时回想起那时由人和猫拼命酿造出的独特的温情。我常常想,要是能写篇这样的小说多好。在漆黑一片、寒风在屋外凄厉尖吼的深夜,大家分享体温一样的小说,人与动物之间的分界线模糊不明的小说,自己的梦境与别人的梦境浑然一体的小说。”

  村上春树和猫
 
  海明威,三岛由纪夫,约翰列侬也都对猫咪情有独钟。大概所有渴望自由生活而又不得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羡慕猫咪的生活,和这种生活背后也许被神化但依然动人的精气神吧。
 
  不妥协于世俗,不媚俗于强权却可以过得自由惬意,而且作为一只动物时常保持自己的皮毛干净,出淤泥而不染。那些渴望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孤独的人类是多么羡慕猫啊。
 
  所以很多人宁愿一辈子和一只猫相伴也不愿进入到世俗世界里来,而海明威1961年用 打死了自己,三岛由纪夫1970年用一把武士刀切腹自杀。至死我们也没能走入他们的精神世界。
 
  弗洛伊德说:在猫身上花多少时间都不是浪费。
 
  深以为然。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