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话方言包括哪些省? 正宗的汉语在哪个省?
时间:2018-05-11 00:55:53 来源:360问答
原标题:官话方言包括哪些省? 正宗的汉语在哪个省?
官话方言包括哪些省?中国有八大官话方言,主要在战国七雄版图之内,以及东北、西南和西北。其中,八大官话分别是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东北官话、兰银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和中原官话。我就不妨把所有官话省份都列出来——北京、天津、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陕西、安徽、江苏、湖北、甘肃、宁夏、四川、重庆、贵州、云南。中国34个省级地区,官话地区占了一多半,有19个。另外,严格来说青海和新疆也有大片区域的官话地区,青海有中原官话,而新疆有兰银官话和中原官话。这样一来官话方言地区就是21个,这就基本三分之二了。而例如内蒙则是官话和晋语都存在的省份。西藏主要是藏语和普通话(普通话全国通行,非某一地本地方言)。山西以晋语为主,也有中原官话。湖南以湘语为主。上海、浙江是吴语。福建主要是闽南语。江西主要是赣语。广西主要是白话(粤语),也有客家话和桂柳话(属西南官话)。广东主要是粤语,不过潮汕话(隶属闽南语)和客家话都并不比粤语人口少多少。台湾主要是闽南语,虽说台湾腔的国语和普通话有点区别,国语在台湾本土化了,但依然是通用语,并不能说是台湾本地方言。再就是海南主要是琼语(属于闽南话)。剩下就是香港和澳门了,主要是粤语。再就是有些省份和自治区还有非汉语的少民语言,我就不多提了(本问答主要谈汉语)。
所以,官话方言通行21个省级地区,而且因为普通话是通用语的关系,各种官话方言,比如河南话、四川话、东北话,这样的官话地区方言,(扣除个别冷僻俚语)全国都能听得懂。而除了官话方言,中国其他七大方言(不能互通),分别是晋语、客家、闽南语、赣语、粤语、湘语和吴语。虽说这七个也称为“大”方言。但很多仅仅通行一两个省,甚至某些东南省份其实有两三种不能互通的方言,比如广东的粤、客、潮汕、雷州(潮汕话和雷州话都隶属闽南语)四种。而闽南语实际上是内部也并不互通的一个语支。十里不同音,隔县不互通就是闽南语的基本表现。
所以,要比正宗的话,答案当然只能是占中国省级地区三分之二的官话方言,才应该是正宗汉语。晋语和六南方言相比起来就不那么正宗了。
以上,基本可以回答题主的问题了。以下,再追加一些说明,这些说明也是我历来否定X语吹的很多直接证据。绝大多数都是铁证,无法否定。(以下和本问答直接关联不大,可以跳过)
中国自古各地就都存在不同方言。例如当今中国有八大方言(官话方言、吴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湘方言、赣方言、晋方言),官话方言分八大官话(中原官话、冀鲁官话、北京官话、胶辽官话、东北官话、兰银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每个官话方言还有一个省或者几个城市大小的子方言区,而每个子方言区之下还有一两城市大小的小方言板块。是什么造成了每个紧邻的城市甚至紧邻的县的方言都有区别?相对固定的定居以及本地古语的传承。
所以我重申,古代各地都是有不同方言的。证据多的很,比如 一书成书于汉朝。比如《切韵》序,也证明了各地方言都不同,南北方言差异很大。所以,一个最基础的事实,中国自古至今,在国语普通话之前没有统一的全民通用语。
尤其是在没有现代通信,没有现代媒体,没有现代交通,没有现代教育的古代。统一全国方言和消灭某地方言,都是做不到的。(除非男人女人老人孩子一个不留,全部屠杀干净。而历史上有这种记载吗?没有。毕竟,征服战争的目的是为了统治当地人民,而不是杀光了当地人,再自己去种田的。)至今长江中下游的长江,依然是官话方言和六南方言的天然分界线。
除了战争和移民不可能消灭被迁徙地方言以外,移民并不能完整带去移民原籍方言。闯关东,山东话消灭东北话了吗?有部分影响而已。明初洪洞移民,晋语重塑官话了吗?京冀鲁豫这几个被迁徙省份,方言还是各有区别的。湖广填四川,湖北和四川到都是西南官话,但没差异吗?四川话和重庆话都不同,别说湖北话了。
那衣冠南渡,就可以消灭当地方言了?也不可能,除非移民有较为完整的社会结构(从皇帝到官僚,从军队到平民),才会有较大的改变。比如衣冠南渡主要的被迁徙地,南京和杭州。如今,南京是江淮官话区。而杭州受南宋150年历史的影响,导致了杭州话和周边吴语区都存在较大区别,形成杭州城区大小的方言岛。杭州话,又被叫做江南官话。
还有,说起衣冠南渡。古代汉人从秦汉开始是有南迁的。但是一个最基础的问题,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今,有能力长途迁徙的永远是少数,绝大多数人都会留在原籍。某些南方人一提起五胡乱华,就说北方汉人死光了。真死光了十六国之间打的什么呢?争的什么呢?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如果五胡十六国时期对汉人有高比例死亡,形成汉人比少民少的环境,以至于到了古汉语无法在中原传承的地步。那么,北魏孝文帝的全盘汉化是为了什么呢?还不是汉人太多,汉人门阀世家势力太强,全盘汉化是为了更容易的笼络和统治汉人。可结果呢?结束北朝少民皇权,并统一中国的隋唐还是汉人王朝。中原要汉人少,哪能做到?所以,汉语如何没有在中原传承?
何况,我还有几个铁证。比如。以分子人类学来说。汉族的主体基因是O3,而全国各省汉族O3比例都在60%左右。区别无非是南方个别省只有50%多点,而中原(黄河中下游/华北)某些省接近70%。也就是说,无论哪个省的汉族大部分都是炎黄的直系后裔。(4600年前龙山文化出土的古人骨Y基因检测,只有O3。龙山文化遍及黄河中下游的关中平原和华北平原,年代和炎黄时期相当。)所以,某些X语吹,不要说什么北方汉人某某时期死光了之类的话。谁都有家乡情节,你说你家乡话唱歌好听,随你。我用我家乡话读各种古诗还一样押韵呢。非说别人说的家乡话是胡语,非说别人是胡人,这就没意思了。而这种侮辱性的观点,也是我挖掘各种铁证来研究相关话题的原因。为了反驳X语吹的。
再提一个,姓氏人口的案例。一,孔姓。主要为孔子后裔的孔姓,北宋时期山东孔姓占全国孔姓的63%,而至今山东孔姓依然占全国的61%。二,吕姓。源于吕国和齐国(吕尚 姜子牙)的吕姓,主要定居点还是在吕国旧地南阳,以及齐国都城淄博附近。三,鲁姓。主要出自鲁国的鲁姓,至今40%的鲁姓人口定居在山东和安徽两省。所以说,汉人是有南迁,但大多都在原籍。
还有,很多X语吹,常说南方天高皇帝远,不会被元清两代的蒙古人和满人同化。那我就奇怪了,为什么长江是官话方言和六南方言的天然分界线呢?元清不是全国性政权吗?何况西南云贵川那可是地处云贵高原啊,为什么西南也是官话。东南就不是呢?
我有答案。首先,不是元清改变了汉语。
元朝官方语言是蒙古语,而官方文字呢?蒙文,而且是八思巴蒙文。秦始皇做到过书同文。而元朝推行的八思巴蒙文有几人知道? 的冷知识。而八思巴蒙文,别说汉人不接受,蒙元灭亡之后,蒙古人都用回了之前的回鹘式蒙文。所以,蒙元统一文字都做不到,会改变全国的语言? 不可能。
再者,提到元朝,也要顺道提一本书《中原音韵》,这是元朝时期曲作家周德清为了作曲而写的书。这本书和隋朝陆法言的《切韵》有几个类似的地方。一,都是民间作品,都不反应政府行为。陆法言写切韵的时候已经被免官(《永乐大典》成书之后,谢缙才被“灌”死。而司马迁受了宫刑依然要写《史记》,所以陆法言被免官后写切韵,足以证明切韵和隋朝政府没有任何关系)。而周德清上下几代都未仕官元朝。二,都属于工具书,一个是诗词工具书,一个是戏曲工具书。而并不代表政府推行的语言。更不能证明当时有统一的通用语标准。三,两本书都不能否定当时各地有不同方言。都不能反应各地方言的不同。都只是为了填词作曲方便而作的工具书。
而清朝呢?首先,满清入关也有很多屠杀,比如最知名的,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这都在南方。而全国也有数十个屠杀被记载,南北差不多。但是,我前面提到过,征服战争的目的,是为了统治和奴役被征服地的人民。所以,不管元朝还是清朝,都没把中国的农耕文明,变成游牧文明。汉人依然高比例存在。这就是经历了两三百年的清朝,满族人口至今只有一千万,不足汉族百分之一的原因。
其次,是汉族和汉语在不断扩张。
只不过,汉语扩张的方式并不相同。汉字属于表意文字。而并不是表音文字。所以,朝鲜语、越南语和日语,都曾经全盘使用汉字。口语含义和字义相结合就是了。
汉语,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在文字上有了第一次统一——书同文(而口同语,始于国语普通话)。因为书同文的关系,秦汉之后的中国,文字上是统一的,但是因为表意文字的关系,文字的统一无法消灭岭南的百越口语。
而以战国七雄版图为基础,为何汉语向东北和西南扩张的结果是产生可以和中原互通的东北官话西南官话,而向东南却是六南方言呢?
原因也并不复杂。基于两种文字的两种口语不会融合。基于一种文字的两种口语才会融合。
因为书同文的关系,六南方言区的百越原住民没有机会发明文字或者被消灭了已有的文字。而且秦汉之后对东南沿海实行了和中原一样的统治(郡县制)。而汉人南迁后和当地百越原住民逐渐融合,所以六南方言是汉字为基础多种百越口语和汉语融合的产物。这就是为什么六南方言不能和官话互通。六南方言之间不能互通。甚至某些方言内部都无法互通的原因。
而汉朝开始,对其他一些区域。比如西南的云贵地区则保留了一定的少民自治。至今云南和贵州都有很多少民自治区自治县。而历史上这些区域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语言,更有本民族的文字。所以汉人和汉语到达这些地区之后,汉语和少民语言因为基于不同文字的关系,没有高度融合,顶多产生一些借词和俚语。所以,汉语在西南整体上还保留了原来的样子,西南官话可以和中原互通。
还有,我还可以举例来证明。为什么基于两种文字的两种语言不会互相融合。比如,我们自中小学就在学习英语,哪怕英语再流利,也仅仅是同时会两种语言,这是双语状态。两种语言之间顶多有一个借词影响,而不可能高度融合。香港受英国统治了130年,香港话无非是有更多的英语借词而已。而不会变成英语。
所以,蒙元的统治也一样的。汉语基于汉字,满语基于满文,蒙古语基于蒙文。顶多顶多一个借词影响。就好比满族遗老 金启孮,写过一个满语影响汉语的文章,可是说来说去,都没有超脱借词的范畴。他笔下的北京老太太说一句话夹杂几个满语词汇,就和香港人说句话夹杂几个英语词汇一样的,借词而已。
而且,这些满语借词,早就在普通话里消灭了。中央都有人想把NBA这样的借词改成纯汉字的。满清灭亡一百多年了,除了个别老北京的北京话,有几个人张口就能想到满语借词?除了一个沙琪玛我是不知道什么了。那些格格贝勒之类的借词。汉语里本来就有公主和王子。(到是英语借词我能随口说来几十个。借词,并不改变汉语的正宗性)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