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为什么摆了308口大缸 当年是做什么用的?

时间:2018-04-06 18:40:41 来源:今日头条

    原标题:故宫为什么摆了308口大缸 当年是做什么用的?

    故宫旧时被称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皇家宫殿,故宫的设计者是明朝 设计师蒯祥,北京本是朱元璋儿子燕王朱棣的封地,朱元璋死后没几年就发生了靖难之役,公元1403年永乐帝朱棣夺取了皇位,将京城迁往了北京,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朱棣下旨以南京故宫为模本,在北京修建紫禁城。

    蒯祥生于建文元年(建文帝朱允炆),曾任工部侍郎,首先蒯祥接任建造的就是承天门(今天安门),于永乐19年竣工,建成后朱棣看到后非常高兴,称蒯祥为“蒯鲁班”。紫禁城中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都是由蒯祥负责完成的,可以说蒯祥是故宫建造的总设计师。蒯祥死于明成化十二年终年84岁,皇帝亲自为他赐字。

    在故宫中只要稍有留心的人会发现,几乎在每个大殿的门外要摆着几口大缸,而且这些缸的体积非常大,每尊都可以盛放3000升的水,如今已经不怎么能派上用场了,在明清两代,这些缸里不能空必须装满水。以前这些大缸由十几个太监专门负责,一年四季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杂役要从井里挑来一桶桶水灌满,同时要保持水质的清澈,不能有异味。冬天时,还要有专门的人将这些水缸架在特制的石圈上用火烤,同时缸子上要加盖盖子,水缸外面要裹着一层棉外套,不能使缸内的水结冰,一直到大地回春才能停止以上工作。

    其实如此煞费苦心的操作其中最大的秘密就是为给故宫防火,因为紫禁城的结构基本以木质材料为主,特别怕遇到火,若某处失火可以及时用缸内水进行扑救,保证故宫的安全。这些大缸被称为“门海”,水克火,因此这些缸又被称为“吉祥缸”。

    其实故宫从建成开始就不太平,接连遭遇过多次雷击或火灾。刚开始建好的1421年明永乐十九年,就发生了火灾,导致了前三殿被毁,直到1459年才修好。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前三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全部被焚,损失惨重,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万历二十五年紫禁城再发大火,焚烧了后三宫和前三殿,直到1627年方得完工。

    1644年李自成攻进北京,在兵败后撤退之前焚毁了紫禁城,只有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角楼和皇极门没有被毁,其他建筑全部被焚毁,可以说是紫禁城的一次空前劫难。康熙22年1683年开始重建紫禁城,直到公元1695年完工。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