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冻人! 为什么会“冻”出病?
时间:2017-01-09 11:01:33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原标题:美丽冻人! 为什么会“冻”出病?
人作为一种恒温动物,身体有一定的体温调节能力,穿着只要在一定范围内就不会冻坏或热坏。但“捂”和“冻”的程度太厉害,也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为什么会“冻”出病?
当“捂”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体体温调控系统不堪重负,就会发生热相关疾病。人体正常情况下通过出汗降温。但在有些情况下,单纯出汗是不够的,体温快速上升,而过高的体温会损害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而且有几种因素会影响人体降温的能力,当湿度很高的时候,汗液不能快速蒸发,使人体不能快速释放热量;其他限制体温调节能力的因素包括年纪太大、年纪太小(0-4岁)、肥胖、发烧、脱水、心脏病、精神疾病、血液循环较差、晒伤、药物以及酒精等。
“冻”虽然不会增大感冒的几率,但也会让人着凉,比如发抖、打喷嚏、鼻塞不畅等等。这是人体的正常生理反应,往往注意保暖,喝点热水,睡一觉就好了。皮肤上有一种感受器被称作“冷感受器”,冷感受器在体表的分布不均匀,在躯干上的分布高于四肢,因此躯体对冷这种感觉会比的四肢更敏感。这就是为什么用手试试冷水没什么感觉,跳进冷水池洗个凉水澡就需要很大勇气了。在冷感受器中,接受冷刺激的受体之一称为TRPM8受体,又被称为CMR1(冷和薄荷醇受体1),属于一种离子通道受体,这条通道可以被薄荷醇、低温、膜电位改变等激活,这就像钥匙和锁的关系一样,有这些特定条件存在,这条离子通道才可以被打开,进而产生后面的信号传输过程。
这种受体被激活后,“冷”信号通过神经传导到达大脑皮层的温度感觉中枢,此时我们就感受到了凉意。接下来大脑就会发出各种身体指令,比如打冷颤,不再出汗等等,这些指令再传递到相应的效应器,比如肌肉以及内分泌腺,身体就会产生相应的动作和反应。
“冻”到一定程度了,就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危害。美国陆军医学研究所(USARIEM)的约翰·卡斯泰拉尼表示,人的正常内部体温一般在37摄氏度,倘若下降到35度,低温症的症状就开始出现。一开始人还能保持清醒,并通过寒战来升高体温。然而当体温下降到33度,人就可能失去部分记忆。体温28度时,大多数人会失去意识并因此而呛水。体温低于21度,四肢的血管纷纷收缩,血液回流,血压急升,心脏病可能因此发作,距离死亡也就不远了。至于冬泳者之所以能对抗严苛的水温,那是因为冬泳者大多经过严格的训练,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做好了充分准备——慌乱和绝望的心理无疑会浪费体力同时加速热量流失。此外冬泳者往往在下水前有机会做充分的热身,并在冬泳全程中保持36度以上的体温。即使如此,一般冬泳也不可超过半小时,并最好有伴陪同来保证安全。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