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藏着什么鬼

时间:2015-06-21 13:18:57 来源:搜狐

  也许你不知道,但你的想法流真的塑造了别人

  最近,我翻看了一本新书,《智慧社会:大数据与社会物理学》。这本书讨论的主题是“想法流”。想法的流动,趋动着人类改善自己的行为。社会物理学就是基于大数据,对“想法流”的形成进行更 的计算,对“想法流”的去向进行更准确的预测。

  这么说可能有些学术了哈,但是如果用上朋友圈这个例子,就好说了。我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朋友圈里接收着别人的想法和观念。虽然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个人”的事情,并且稍纵即逝,但是它们却会在无形中影响着看到这个想法的其他人。尤其是朋友圈里很多人都在传播同一种想法时,这种想法就会形成一定的社会压力,迫使他也去跟随这个想法。

  

  所以作者说,激励一个人参与某种活动最好的方法,就是奖励他的朋友。这种奖励叫作社会网络激励。卖毒面膜和拉票活动,都是巧妙地用到了这种“社会压力”。

  无论是朋友圈里遥远的亲威来点赞,还是“咕咚”的刷屏,再或者是范范有李的“我们体”,它们都会在无形中塑造了我们新的习惯。

  作者还做了很多实验。他认为,人们的行为更多时候来自同伴的暗示和与同伴的互动。当其他人都拿出第二块比萨的时候,我们也很有可能这样做。而且我们选择和谁 做朋友,往往也取决于我们对这个人的评论和观点的舒适度。

  

  一旦社会中出现一些针锋相对的观点,我们就会不自觉地选择一个阵营,与这个阵营里相似观点的更多接触,会使我们逐渐成为这个观点的“信徒”。我们感兴趣的东西以及我们的控制机制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与他人互动所生成的社会规范决定的。

  

  不得不承认,微博与微信不在一个量级

  也许你会问,微博也是个人想法的汇聚与流动,为什么微博就达不到这种效果?微博其实也很棒了,但它赶不上朋友圈的影响,是因为人性使然。人类更喜欢结成一个个相对封闭且相互熟悉的小团体,而不是全世界一家亲。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