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文旅、村旅结合 乐至县走出一条“兴旅”之路
原标题:农旅、文旅、村旅结合 乐至县走出一条“兴旅”之路
高寺镇空旷的土地上,20多位村民辛勤劳作,有的抡起锄头打窝,有的躬身覆土栽苗;劳动镇陈毅故居,停车场里挤满了小车,干净整洁的景区里,绿树成荫;石佛镇放生村,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层次分明,道路旁天竺桂绿意盎然……
近年来,乐至依托产业、文化、新村建设等走出了一条农旅、文旅、村旅结合的“兴旅”之路,依托生态环境、红色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优势和契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抢占生态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制高点,以文助旅、以旅促产、以产致富,园区变景区、新村变景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日前,记者深入乐至田间地头,真切感受了乐至乡村旅游的新变化、新发展。
草山变“果山” 产旅结合撬开致富大门
在高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连片的葡萄大棚组成白色海洋,阳光照耀下反射着点点光芒,十分壮观。阳化河穿园而过,园区里道路纵横交错,绿色长廊钢架拱立,两旁的葡萄树正待吐新,水池四散分布,灌溉沟渠相连,地里漫滴灌设施齐全。园区内观光亭、步游道、停车场、农家乐等附属设施一应俱全。
图文无关
初春季节,高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村民正将培育的水蜜桃苗移植到新耕的土地里;葡萄大棚里,村民正在为葡萄灌溉、覆膜……清水村3组的徐桂英告诉记者,从这个时候开始,葡萄园里的工作几乎就不会断了,马上就要抹芽、疏果、断尖,“园子里干工作50块钱一天,大棚里天晴落雨都可以做,加班的话还会累积天数,一年下来随便都要挣一万多块钱。”
徐桂英在家门口就业是高寺镇大多数留守村民的真实写照。每年村民进园务工人数达5000人,人均年增收6000余元,真正走上了致富道路。“以前到处都是草山,发展葡萄产业后,业主来了、道路通了、农村活了,草山都变成了‘果山’,‘果山’就变成了‘金山’。”清水村村支书吴平说。
据悉,高寺镇围绕乐至打造成渝经济区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基地的目标,注重农旅结合推动农业升级、农民致富,把园区当景区建设,全力打造阳化河流域乡村旅游核心区。目前,核心区种植核桃11000亩、晚白桃4500亩、葡萄3000亩、李子3000亩、果桑1000亩、柑橘1000亩、蔬菜9500亩、林下中药材3000亩,万亩特色水果产业园、万亩核桃产业园和蚕桑科技示范园已初具雏形。已基本配套完善停车场、观景长廊等旅游设施,成功举办两届葡萄和桑葚采摘节,园区年接待游客达5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0余万元。
“全镇按照‘一三互动、农旅结合’思路,打造融合特色产业培育、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生态观光旅游发展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已辐射8个村,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发展和村民致富。”高寺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乐至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缺乏现成旅游资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好乐至良好的生态,结合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是一条可行之路。
人人成“导游”
文旅结合促进旅游升级
作为陈毅元帅和孝子薛苞的故乡,劳动镇借力红色文化和孝文化,充分融合乡村旅游元素,强力打造陈毅故里景区、薛苞古街、“闲宁村”民俗文化旅游度假区“三位一体”的劳动特色旅游格局,不断丰富旅游产业结构,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和旅游服务提档升级,做活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