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故里景区十年磨剑 实现历史性跨越(2)

时间:2016-11-22 17:03:55 来源:四川新闻网

  2013年5月,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丁氏庄园名列其中。有关部门对庄园房屋进行了维修,打造了周边园林景观和人行步道,恢复了院坝花木和护城河道,重新修建了荷花塘,办起了川东北第一家“客家民俗博物馆”。

  在打造客家文化方面,仪陇在马鞍场镇东侧打造了一座客家风情园,该园位于马鞍场镇和渝巴高速的连接线上,兼具游、购、娱等功能。该风情园一期规划为6个主题体验区,即客家围屋体验区、客家会馆体验区、客家民俗(如婚嫁、餐饮等)体验区、客家商业体验区、“三乡文化”(书法、剪纸、篆刻)体验区、农耕文化体验区,建成后将成为集自然、客家、文化观光体验、居住、旅游、商务为一体的新农村综合体,成为中国客家文化的集中展示园。

  “旅游+”模式 带动贫困村民走上致富路

  “我们是白手起家,靠着景区资源和政策优势,诚信经营,一步一步干起来的。”11月20日,在朱德故里景区开办“幸福人家”农家乐的张秀蓉说起这几年的创业经历,掩不住内心的喜悦。如今,她家土坯房已改造成两层小楼,农家乐配套客栈,一年收入近10万元。这仅仅是朱德故里景区带动农户致富的一个缩影。

  朱德故里景区通过精准扶贫带动村民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大力推进“旅游+”发展模式,积极探索景区与群众“扶持帮扶”发展、与农民“股权获利”发展以及“景村一体”发展新模式,引导景区村民围绕旅游找出路,形成了共融共享、共建共生、共抓共管的发展格局。

  朱德故居管理局局长龙腾飞告诉记者,景区坚持发展与扶贫产业培育相结合,通过“旅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组建“民宿合作社”“农家乐合作社”,吸纳294户贫困户入社,每户通过土地出租、资产入股、保底分红、就业挣酬、效益分成实现年收入2.5万元以上。结合景区绿化补植,在旅游通道沿线栽植枇杷、柑桔等水果,实现以地生财。景区共栽植水果1500多亩,年产15万余公斤,仅此一项,人均增收达300余元。通过培育扶贫产业,做到建设一个景区、致富一方百姓。此外,景区坚持群众就业创业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着力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务求精准扶贫。

  数据显示,2015年,景区接待游客23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89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22.7倍、29.5倍;核心景区村民年人均纯收入12051元,是2006年的6.6倍,在全县率先实现脱贫。10年来,朱德故里景区通过发展旅游业,景区群众脱贫1.1万户、3.34万人,带动全县4.3万户、15.1万人脱贫。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