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甘孜在行动
2016年2月,国家旅游局公布了262个市县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甘孜州作为四川省八个创建单位之一位列其中。
甘孜州旅游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十二五”以来,全州旅游规划逐步完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景区创建成效显著,管理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区域合作步伐加快,2015年接待游客1076万人次,首次突破千万大关,完成旅游收入104亿元,旅游产业综合带动能力持续增强,为推动经济发展、推进脱贫攻坚、促进群众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区域开放、改变群众观念作出了重大贡献,逐步成为全州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2011年,在州第十次党代会上,甘孜在全国率先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
——2012年,出台全域旅游发展意见和方案,按“三圈两轴”布局启动全域旅游。同时明确:全域旅游必须把生态挺在前面,坚守规划、人口、土地、建设、生态“五条红线”,管住宅基地、自留地、未建设用地“三块土地”。
——2013年,以备战“稻城机场顺利通航、亚丁景区精彩亮相”为抓手,引领了州南部旅游;以成立康巴文化研究院、打造“一园三区”产业带为抓手,开启了州北部旅游。
——2014年,确立“以全域旅游统领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着力实施文旅、农旅、城旅、体旅“四个融合”。
——2015年,启动了海螺沟创“5A”、泸定桥、木格措、甲居藏寨创“4A”等系列创“A”活动,用创“A”标准引领全域旅游提档升级,并将甘孜旅游精准定位为“全域山地旅游”。
目标:把甘孜州建设成生态旅游经济强州,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世界 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预计旅游总收入和接待人次在2015年基础上翻一番,分别达到200亿元和2000万人次,对GDP贡献率上升至40%,游客接待人数占常住人口的20%;旅游直接就业人员达到8万人,占全州从业人数的43%;农牧民旅游纯收入6021元,占农牧民全年总收入的33%;旅游税收占全州财政税收的45%。构建较为完善的旅游目的地体系、旅游产品体系、旅游营销体系、旅游应急救援体系,旅游公共服务水平、保障能力和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全面提升。
原则:遵循“注重保护合理开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政府主导、市场引领”、“全民参与融合共享”、“先行先试重点突破”的原则。
举措:以建立旅游目的地体系为抓手,完善基础设施和及公共服务设施。实施交通先行、城乡提升发展战略,以“互联网+”为驱动,推动智慧旅游建设,提升要素保障水平,初步实现吃有特色、住有档次、行有保障、游有看点、购有产品、娱有品位的目标。
以建立特色旅游产品体系为抓手,加快产品转型升级。坚持山地旅游发展方向,积极推动东部环贡嘎山旅游环线、南部环亚丁旅游环线、北部格萨尔文化旅游带建设,形成“两环一带”旅游发展布局,推动旅游由点状独立发展向带状集群发展转变,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围绕“商、养、学、闲、文、情、奇”新七要素,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实施精品带动战略,以骨干景区为支点,带动次级景区发展,推动骨干—次级景区成片连线,形成旅游景区和旅游品牌集群。到2018年,创建2个国家5A景区、8个4A景区、10个3A景区;1个国家旅游度假区、3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以建立旅游营销体系为抓手,提升“圣洁甘孜”旅游品牌形象。大力宣传推介大香格里拉环线、康巴风情旅游线、G317/318中国最美景观大道、四川旅游西环线等精品旅游线路,积极开展踩线采风活动。实施“互联网+”营销战略。建立以网络营销为主,其他平台为辅的营销模式。实施“飞机+”战略。依托已开通的航线,加大航线产品推广力度,巩固拓展中远程客源市场。开展区域旅游合作,加大川滇藏青、雅安、成都等周边旅游区域合作,做好区域规划对接、共创共享区域旅游品牌、开发区域旅游线路、开展区域旅游联合营销、加强市场监管协作、促进行业交往交流,建立无障碍旅游区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