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马鞍镇:整合资源、旅游兴镇 留住客家风情

时间:2016-06-24 17:29:16 来源:中国网

  马鞍镇,位于四川省仪陇县东北部,素有“西部客家第一古镇”之称,是国家级重点旅游城镇、朱德元帅的故乡、“川北大木偶”发源地。近年来,马鞍镇按照“城镇增容,城乡统筹”的发展思路,利用自身红色文化资源、客家文化资源大力发展观光旅游。据统计,今年前4个月,马鞍镇接待游客120万人,同比增长25%以上。

  改善环境 聚集商机人气

  绿浪如海,鸟影不断。仪陇县马鞍镇琳琅村1组 39号一座仿古小院里,石板小路、白色栀子美不胜收……门牌前,马鞍镇党委书记李燕正清扫着自家农家乐门口的落叶。放眼望去,一排排农家乐房子整齐排列,屋前院后干净整洁。“作为朱老总的故乡人,我们要自觉维护场镇形象,做一个文明人。”李燕告诉记者。

  如今,马鞍镇的旅游开发正如火如荼进行,与李燕一样,马鞍场上居住的4万多居民形成了一个共识:借助旅游开发,提升场镇形象,扩大马鞍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过去马鞍镇的街道上和场镇居民的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很不好。”赵海对于环境的改变,深有感触,如今在马鞍,“摆顺、扫干净”成为居民的一种自觉行为。

  “马鞍镇的建设是以一个县级城市来定位,努力打造为宜业、宜居、宜游的川东北旅游精品镇。”赵海介绍,1996年,马鞍镇成为全省首批重点小集镇建设试点镇。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场镇从两条街扩展到 10多条街,面积从不足1平方公里拓展到4平方公里,学校4所,居民4万多人。特别是近两年,该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力度。“投资650 万元对马鞍老街进行修复,保存了这条老街最原始的红色风貌;打造和完善朱德故里景区,加快创建国家5A级景区;对场镇主要街道进行改造;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即将招标建设……越来越多的企业、商家愿意到马鞍来投资,镇子上人多了,经济也跟着发展起来。”赵海说。

  “以前在家务农或外出打工,一年最好的收入也不过三四万元,现在在政府的支持下,在朱德故里景区开起了农家乐,一年至少也能赚个10多万元。”李燕笑着说,县旅游局为景区的农家乐制定了统一的“创建标准”,只要环境卫生等创建标准达到了,政府还会投入专项资金扶持农家乐发展。

  整合资源 发展特色旅游

  马鞍镇因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在2006年被列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这里有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的朱德故居纪念馆,国家4A级风景区朱德故里景区。当地最具有代表性的马鞍老街,又名红军街,至今保留着具有特殊意义的红九军政治部遗址,是中国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基地。

  “马鞍老街中间至今还保存着龙母宫、禹王宫,是清朝嘉庆年间,从广东、广西迁徙过来的客家人所修造,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客家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研究客家文化的重要物证。”赵海说,除了红色文化,马鞍的客家文化同样源远流长。

  “要打好旅游牌就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己特有的优势资源。”赵海说,确定旅游发展思路后,按照“一核、两带、三区、四轴、多节点”的城镇结构规划,马鞍在旅游发展的道路上大步前进。

  6月的琳琅山,绿波万顷。朱德故里景区内,新游客中心、游客中心3A级旅游厕所、景区派出所、国防教育基地及民兵训练基地A区主体工程建设已经完成;景区农房风貌打造、游步道建设、酒店招商签约等项目都稳步推进。

  “除了发展红色旅游,客家文化也是马鞍着力打造的一个旅游点。”赵海介绍,针对特有的客家文化,南海新农村综合体正在打造之中,“客家民俗一条街”主体建筑已经完成,街道、景观塑造等后续工作正有序推进,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400米长的古街配合旅游景区建设,展示客家文化和客家民俗风情。

  加大宣传 力推品牌旅游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