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底成都博物馆新馆开放 文化馆新馆等启动建设
5月9日,四川新闻网记者自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获悉,成都日前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按照“跳起摸高”原则制定“成都标准”,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按照《实施意见》,成都将在公共文化建设已走在西部前列的基础上,到2020年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国领先。
三阶段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国领先 成都博物馆新馆等有了时间表
《实施意见》提出了成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到2020年,建成全国领先、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互联互通、运行有效、惠及全民、保障有力,与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这一目标分2016年、2018年、2020年三个阶段实现,每个阶段都有详细的任务指标,市民关心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也在目标中有所体现。
到2016年底,成都市所有县级文化馆达到国家二级馆以上,其中一级馆占比50%以上;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成50%以上;成都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成都市文化馆新馆、成都图书馆新馆、成都美术馆、成都大剧院、音乐厅等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完成项目选址并启动建设。
到2018年底,成都市所有县级图书馆成为国家一级馆;100%完成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任务;完成杜甫草堂“千诗碑”建设。
到2020年底,成都市所有县级文化馆成为国家一级馆;非国有博物馆、美术馆(含画廊)数量分别超过100家;成都市文化馆新馆、成都图书馆新馆、成都美术馆、成都大剧院、音乐厅等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成开放;完成“巴金博物馆”建设;成都美术馆成为全国重点美术馆。
据了解,成都近年把“建设中西部 影响力、全国一流和国际知名的文化之都”作为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已基本构建起网络布局一体化、持续发展制度化、运行管理科学化、服务供给均衡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公共文化建设领域已走在西部前列。此次出台的《实施意见》旨在构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深化改革新要求的标准化、均等化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成都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跳起摸高”制定“成都标准”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据成都市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成都2011年入围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后,坚持政府主导、财政支撑、机制创新、一体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2013年成都成功创建首批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截至目前,中央、四川省明确的有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成都已基本落实。
在此基础上,此次出台的《实施意见》按照“跳起摸高”的原则,配套制定了《成都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6-2020年)》,对国家标准进行了较大的拓展和提高,明确了成都基本公共文化设施、服务项目和内容、经费人员保障等3大方面21项78个指标内容,对市、县、乡三级政府应向人民群众提供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硬件设施条件、人员配备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相比国家标准,上述“成都标准”中的不少指标均有明显提高,同时新增了大量具体指标。例如,为农村群众提供数字电影免费放映服务的国产新片(院线上映不超过2年)比例从国家标准的不少于1/3提高到不少于40%,同时增加“公益电影进影院每年放映3000场”;国家标准中的“县级以上设立公共体育场”明确为“县级公共体育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免费开放”,“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公共博物馆(非文物建筑及遗址)、公共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指标中新增了“错时开放时间不低于开放时间的三分之一,周末及节假日正常开放”的具体规定,县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方面也新增了“设施内免费提供足够的有线及无线wifi网络接入端口”等具体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