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十强避暑旅游城市发布
《2015年中国城市避暑旅游发展报告》(下称“《报告》”)于2015年6月30日在《旅游卫视》发布。《报告》回顾了2014年避暑旅游的发展情况,认为全国避暑旅游关注度不断提升,避暑旅游经济持续升温。表现为避暑是夏季旅游市场的主旋律,同时,基于互联网发展的旅游信息检索越来越成为游客获取旅游信息的渠道。旅游在线运营商对避暑旅游市场的热点、主题嗅觉灵敏,避暑旅游叠加炎热的夏季和学生暑假,从而成为各电商竞相追逐的热点,各主要在线运营商无一例外地将避暑旅游作为其夏季主推的活动。2014年避暑城市夏季旅游市场表现突出,主要表现为:暑期旅游市场规模较去年同期进一步扩大;暑期旅游市场地位凸显,各项指标占全年比重逐渐增加;暑期旅游期间,机场、铁路、汽车等旅游交通接待规模逐年增长;各地避暑旅游季活动受到游客的认可,与此同时,各避暑城市也不断强化避暑季活动的内涵。
根据调查、研究,2015年避暑旅游市场需求特征表现为:1)入夏提前,避暑旅游市场启动时间延迟。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入夏提前,市场对避暑旅游的关注也随之提前,但受闰月及暑假安排影响,实际避暑旅游出游时间可能会延迟到6月底至7月初。2)需求释放提前,避暑旅游“峰—谷差”缩小。2015年端午节与周末自然衔接,形成三天小长假,又恰好撞上父亲节,此时大多数自主招生考试也已经结束,家庭游、毕业游、休闲避暑游等多主题叠加使得端午提前释放了一部分避暑旅游需求。在市场特征上表现为避暑旅游高峰会被削弱,低谷有所上升,从而缩小了避暑旅游高峰与低谷的差距。3)游客对避暑旅游认识更加理性。随着避暑旅游的发展和市场的逐渐成熟,游客的需求不再是懵懵懂懂,对避暑旅游的认识更加理性,不再仅限于图个“凉快”,需求更加丰富多元,更加注重避暑体验、更加注重避暑休闲度假、更加注重安全。
《报告》建议:要强化三个认识,一是暑期旅游不等于避暑旅游。暑期旅游即在暑假期间的旅游,虽然从内容上讲,涵盖了避暑旅游,但强调的是时间概念。而避暑旅游,虽然时间上也是暑期,但其内容有专门的指向,即以避暑为主要目的而开展的旅游、休闲度假等。目前,市场上很多的产品及宣传往往指向前者,通过与旅游供应商的访谈等,市场上真正意义上的避暑旅游产品较为缺乏,往往只是将过去已有的一些线路、产品等换个名称组装,“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二是避暑旅游不等于避暑经济、避暑产业。避暑旅游是避暑经济、避暑产业的重要内容,狭义的避暑经济可理解为避暑旅游,而广义的避暑经济、避暑产业则范畴更广,包括避暑地产、反季节农业、节事会展、避暑康疗养、避暑休闲度假等关联行业,目前这些关联行业也都有所发展,各地及相关企业认识也较为充分。需要高度关注的关联行业是避暑装备制造业。如冰箱、冷柜、空调,防暑降温饮品,传统医药,泳装、太阳镜、雨伞、花露水等夏季户外用品的生产与制造。青岛可依托海尔集团,葫芦岛可依托泳装产业,贵阳可依托王老吉、可口可乐生产基地等发展、深化避暑经济、避暑产业。三是避暑产业的进一步深化可发展气候经济、气候产业。相比避暑产业,气候产业是以气候为优势资源发展形成的产业及其集群。贵阳大数据产业是气候产业典型案例。
同时要强化避暑旅游目的地和产品支撑,不仅要做到数量充足,还要强化避暑产品的文化内涵。我国古代及近现代有丰富悠久的避暑文化基因。
用足用好暑假,加大暑期避暑+研学旅行产品开发,推出若干避暑研学示范基地和相关研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