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线城市移动互联网现状:使用人群严重分化(2)
客户端的迅猛发展,有点超出了我的意料。这和搜狐的品牌也有很大关系,在一些二三线城市,甚至六七线的乡村,人们更多的是知道搜狐而不是新浪。原因,有一部分要归功于赵本山当年在央视春晚上的宣传,在很多人看来,搜狐似乎更加接近用户,呈现一种让人们喜闻乐见的媒体风格。
我看了一下我的身边的亲戚朋友,有6个人装了新闻客户端,其中预安装用户是4个人,另外2个人是自己安装的,其中一个人就是上面提到的我的表弟。他使用了一款并不是很常见的LG超薄智能手机,我一开始怀疑他是因为我在搜狐上班才安装了这个客户端,但他告诉我,是他自己主动安装的,原因是他经常用它来看新闻。
青岛有很多日韩工厂以及本土工厂,这儿很多年轻人都是在工厂作工,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白领。因此,他们通过客户端来了解时下的新闻热点事件。我表弟说,除了主动阅读,很多时候他们是通过新闻推送然后进入新闻客户端。这让我想到了传统PC上的弹窗。
如果是用客户端来看新闻,那么电视和PC呢?据我表弟说,他们的很多朋友基本上都不看电视了,PC则是变成一个玩游戏的大屏幕。这一点,也得到了我在潍坊上学的另一个亲戚的证实,学校里只有食堂有电视,宿舍里压根没有,至于电脑,基本上是聊个QQ,图个打字方便,另外男生就是用它来联机打游戏,至于女生,电脑基本上就变成影碟机了。
写在后面的话:
当然,上面罗列的事实只是35岁以下青年的典形代表,在35岁及其以上的群体,他们似乎只是把智能终端当个通话工具,至于购买智能手机的原因,通常也是因为购机送话费或者图个时尚。比如我的爸爸妈妈都是用了诺基亚的功能手机,而我的一些叔叔或者比我年长一二十岁的的大哥大姐,他们不会想到用手机去订票,或者用手机去网上下单,对他们来说,或许改变习惯拥抱移动互联网,还需要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