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立足新起点 开拓新境界(2)
推动69所公办高校按照已经核准《章程》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建设,做好各项制度的废改立;指导34所民办高校做好章程的修订及备案核准;在部分中小学开展章程建设试点,章程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推动建立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改革、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和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切实转变管理方式,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制发“四川省教育部门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工作的通知”,建立行权运行定期通报机制。截至目前,共受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812件,全部在 时间内办结,群众满意率达全部。
补齐短板,民族教育、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得到提升
“过去只有城里的孩子才能上幼儿园,乡下的孩子想都不敢想,直到六七岁上小学时,还大字不识一个。而城里同样年龄的小孩,不仅能认识简单的识字课本,还掌握了许多英文单词。”在甘洛县石海乡则俄村“一村一幼”教学点,一位接送孩子的家长非常感慨,“现在,村上有了幼儿园,娃娃们享受的学前教育不比城里孩子差。”
2016年,四川省财政投入21000万元,实施“大小凉山彝区教育扶贫提升工程”,重点用于大小凉山彝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建设和改善乡镇教师工作生活条件;指导大小凉山彝区实施“一村一幼”计划,开办幼教点2527个,选聘学前教育辅导员7576名,招收幼儿9.44万名。
如今,民族地区的孩子上学越来越幸福。2016年,民族自治地区51个县全部实现15年免费教育,春季学期起,全面免除51个县(市)公办幼儿园3年保教费。
好的教育离不开好的教师。在继续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的基础上,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四川省实施藏区千人支教十年计划,组织内地对口支援藏区的市、县(市、区)选派具有3年以上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到藏区支教,接收藏区幼儿园、中小学校校园长、骨干教师到对口支援学校跟岗学习。
回应百姓关切,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2016年继续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07所,购买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19.2万个。开展民办公助机制(PPP)支持公益性幼儿园建设试点,新增学位3510个。下达省级民办幼儿园奖补资金4000万元、城市幼儿园奖补资金7000万元,接收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幼儿11万人入园。
“一治两扶”,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扶贫必先扶智,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2016年教育扶贫书写了大大的“实”字。
四川省教育部门坚持方向精准、区域精准、对象精准、内容精准、方式精准、考评精准、保障精准的“七精准”,确立“治愚、扶志、扶智”“一治两扶”方式,形成“1+6+N”扶贫工作系列方案(“1”即“1个专项方案”:《四川省教育与就业扶贫专项方案》;“6”即实施“6大工作计划”:基础教育巩固提升计划、就业创业能力培育计划、民族地区15年免费教育计划、乡村教师专项支持计划、藏区千人支教十年计划、大小凉山彝区教育扶贫提升工程;“N”,即各个建设项目细方案),进一步明确教育扶贫的措施和途径。
扶贫一线,高校发力。75所公办高校选派121名驻村干部全面参与全省“四大片区”88个贫困县对口帮扶工作;向贫困地区派驻各级领导,让 人才直接参与地方扶贫工作。各高校充分调研当地产业基础,结合学校特色学科和技术优势,帮助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制定脱贫方案;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实施饮水工程修建、宽带安装、电网改造等项目,解决当地群众信息不畅、产品销售难、用电不稳等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