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 缺钱也能办好农村学校
时间:2016-01-21 08:56:01 来源:教育导报
日前,在实地走访阆中市多所农村学校后,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问阆中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局长汤勇:“阆中市的乡村教育搞得这么好,你们是不是很有钱?”
汤勇回答说,阆中不是很有钱,而是把钱用在刀刃上,尽可能用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办教育没有钱不行,只有钱也不行。教育办得好坏,不是取决于钱投入的多少,而是取决于教育者有怎样的思想和理念,有没有对教育的情怀,能不能坚守良知。 当前,有些乡村学校呈现萧条的态势。但杨东平用“妙不可言”四字评价阆中市的乡村教育,他说:“阆中虽然是 贫困县,但这里的农村教育做得生动活泼,令人非常难忘。”反对大拆大建, 提倡宜改则改,保留了大批单层瓦房 近日,记者走访了阆中市的6所乡村学校,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阆中农村学校很“矮”,高楼少,平房多。 阆中的乡村学校,保留了一大批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青瓦白墙的单层建筑。这些建筑经加固、维修后,有的依然作为教室,有的成为师生宿舍,有的变成了“雅间”似的食堂,别有风味。 汤勇说,学校建设上,坚持量力而行,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整合则整合。我们反对大拆大建、推倒重来,因为文化的传承、资金的节省、情感的延续最为重要。我们要的不是“高大上”,而是体现与乡村气息的有机融合,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 近4年,阆中市建了76所乡村幼儿园,其中70所都设在中心学校里。通过资源整合,利用和改造原有的建筑,只投入了2000多万元,要比全部新建同样规模的幼儿园少1亿多元。比如,二龙镇幼儿园利用废弃一所农校改建而成。如果要进行新建,至少需要800万元,而改建则只用了100多万元。 在中小学校的建设上,阆中市做到精打细算,别出心裁。按惯例,学生食堂都应该是一大通间,全校师生在一起用餐。阆中许多学校却是一个班一个“雅间”,书柜、消毒柜应有尽有。原来,这些都是利用陈旧的校舍改造而成的。相比于拆掉之后再重新修建大食堂,这样的“雅间”食堂既质朴温馨,又节省了很大一笔资金。 小垭中心学校用防护网替代围墙,每米成本16元,一共花了2000多元。若建同样长度的传统围墙,需要10万元左右。用防护网做的围墙,既安全又通透,还让校园与大自然有机融为一体。汤勇说,我们利用旧校舍因地制宜改造而成的幼儿园、功能教室、宿舍,既节省了资金,用较少的钱办了更多更好的事,又传承了文化,唤醒了濒临遗忘的记忆,充分体现了朴素教育的理念。 在硬件建设上,阆中教育很“吝啬”,追求 的经费使用效率;但在保障小规模农村学校的正常运转上,阆中市教科局堪称“大手笔”。 在阆中市,对生源不足300人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公用经费一律按每年20万元的标准保底拨付。2014年,全市投入近千万元为每个农村教师免费配送床、椅、书柜、书桌“四件套”,使农村教师的办公及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低价租用农民撂荒的土地,在校园外种好素质教育的良田 大约10年前,刚走上局长岗位不久的汤勇站在天宫中心学校门口,眼前是一片撂荒的土地。突然,他问校长:“能不能与农民联系,租用他们的土地来种菜?” 此后,天宫中心学校的学生多了一个校园外的课堂——50亩菜地。此外,该校还养了几十头猪,还有蘑菇房、豆芽房和小鱼塘。师生们把养猪种菜的心得总结成“三字经”,打着快板传唱;把播种、挖地、锄草、擦汗等动作编成“劳动操”。 师生种的菜、养的猪,为学校食堂提供了绿色无污染的新鲜食材。剩余的卖给教育局和其他学校,还能有一笔不小的收入。学校利用这笔钱为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免费午餐和经济资助。 “天宫经验”让汤勇倍受鼓舞,他把全市农村学校的校长们请到天宫中心学校召开现场会。会上,汤勇提出要求:有条件的学校都要建劳动基地。 目前,阆中市农村学校共租用了150多亩土地,其中大部分已被农民荒弃,长满杂草。租金不高,10亩地一年不到2000元。 有一些菜地纯属人工造田,譬如把废弃学校的操场改造成菜地,或者利用废旧花盆、塑料储物筐种菜。彭城中心学校把修操场挖出的土,堆在教学楼边上的一块荒地上,就又多出了3亩菜地。 在阆中市,乡村学校劳动实践课程与农村生产生活对接,把农民荒废的土地变成了学校素质教育的良田。 2014年底,占地近10亩、集1.6万多件展品的“农耕文化教育体验园”在天宫中心校落成,让散落在民间的农具、用具找到安身之所。让每件物品都成为一本本具有乡土气息的活教材,传承乡土文化,让孩子们记住“被遗忘的乡愁”。 反对匠人文化、商业文化,倡导师生共学、共建、共享阆中市农村学校校园环境普遍朴素而清爽,雕塑少,书柜多;喷绘少,手绘多。阆中倡导师生自己动脑动手美化校园,因为“他们的雕刻、绘画、书法、剪纸等作品是最好的装饰品”。 汤勇说,我们坚决反对那种劳民伤财、得不偿失的匠人文化、商业文化和形式文化,逐步实现从环境文化、参观文化到生活文化、生存文化、生命文化的华丽转身。 一些农村学校的墙上挂着一排排饮料瓶子,里面是学生们种的芹菜、杜鹃等植物,这样的举措受到教育局称赞。彭城中心学校曾经花了一万多元请广告公司做喷绘,却被全市通报批评。专业老师缺乏、功能室不够、设备太贵,这是乡村学校拒绝开展丰富课外活动的普遍“借口”。阆中市也面临这些难题,但汤勇说:“辅导老师不专业没关系,师生一起学;设备不理想没关系,有课程、有师生,就有快乐;没有固定功能室,也没关系,食堂、教室也能一室多用。阆中市每一所学校都根据自身实际,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思依镇小学有20多个社团,科技特色鲜明。学校鼓励老师外出学习“特长”,但要学会才能报销费用。科学教师何华清49岁了,原来是教数学的。4年来,他指导的学生在大大小小的科技创新大赛中拿到了50多个奖项。 很多农村学校图书馆建得漂亮,藏书也很多,但利用效率不高。阆中市通过建开放式书屋、书角、书柜、书橱、书架、书壁,把学校里一本本藏书“请”出来。走廊上、操场边、餐厅里、树阴下处处都是书,师生随手可拿、随地可取、随时可读。 日前,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为“阆中朴素而幸福的乡村教育”举行了一场全国推介会。会议期间,杨东平问汤勇:“你们如此办乡村教育,有没有影响升学?”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